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〇九章 清州空虛,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宋軍的反擊很直接,除了東線對邊界線上的契丹大軍發起進攻之後,在西邊的河套地區也爆發了戰事。
別忘了,西北之地可是宋帝趙昭的龍興之處,那裡有他最為牢固的根基,也有最勇猛善戰的西軍將士。
折克行率領府州主力,越過黃河,直接進攻遼國河套天德軍。
黃河九曲,唯富一套,河套地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前是宋、遼和西夏三國之間的交鋒,現在則只有宋遼兩國的比拼。
一旦天德軍頂不住,遼國西部的門戶等若就此洞開,何其危險不言而喻。
這就是耶律浚的短板之處,遼國經歷了女真之亂和耶律乙辛叛亂之後,兵力主要集中在東線和中部。西線相對空虛是不可避免的事實,結果給了宋人可趁之機。
千里馳援是不可能的,現在只能寄希望天德軍能夠頂住宋軍的進攻,然後在東線尋求突破。畢竟宋朝的都城汴京就在正面方向,東邊的整個河北路更是宋朝至關重要的區域。
有得必有失,耶律浚倒也想得明白。
不過宋軍也在東線發動反擊,進攻了遼國控制下邊界隘口,以及易州和涿州等地。
收復燕雲十六州之前,首先要收復這兩個地方。其實大宋開國初年,這些地方應該還是在宋軍手中掌握著,但是遼聖宗與承天太后與宋真宗在澶州城下一站後,簽訂了澶淵之盟,邊界線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平白無故地又丟掉一些故土。由於宋朝防禦遼國鐵騎的塘泊主要集中稍微往南的區域內。所以過去的很多年。一直沒想著要收復這兩座城池。
儘管已經過去很多年。但這絕對是一個莫大的恥辱,要知道宋太祖趙匡胤是涿州人。
但是而今,涿州卻在遼國的控制之下。試想一下,大宋皇帝出生祖地被在敵國,這是多麼諷刺的事情?此事若是不解決,以後介紹起大宋皇帝,籍貫卻在遼國,絕對無比尷尬。
持續多年的恥辱。趙昭不能忍受,調動大軍猛攻,想要撕開契丹大軍的防線。
不過奇怪的是,瓦橋關這裡竟然一直沒有動作,並未見到宋軍的反擊。
耶律浚不禁在想,趙昭到底用的是什麼戰術?聲東擊西,出其不意?還是圍魏救趙?
不過不管任何招數,都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戰事陷入了膠著。宋軍的這邊因為投入了种師道、郭逵等幾位名將,一時間士氣大振。稍微佔上風。
宋遼本就是勢均力敵的兩個國家,拉鋸戰是很正常的,想要徹底分出個勝負,絕非容易事。
不過,一旦陷入持久的拉鋸戰,優勢可能會偏向宋朝一方。龐大的國力絕對保障了後勤支援,戰爭到了一定的程度拼的就是國力。
而且宋朝在戰爭中較多是處在守勢,能夠更好地應付危局,能夠更加隱忍。而契丹士兵擅長騎馬作戰,勇武卻也衝動,這等情況下就容易忙中出亂。
趙昭等待著這樣的結果,耶律浚卻不希望出現這樣的局面。
尤其是被耶律特里刺激之後,耶律浚就越發的著急。心中又湧起了對趙昭強烈的恨意,想要儘快將其處置,以洩心頭之恨。
速戰速決,這是耶律浚的願望。最好是能找到一個契機,一個能在野戰中與宋朝主力決戰的機會。
步兵作戰和城池守衛是宋朝人的強硬,但是在平原上野戰,那就是契丹騎兵的優勢了。如果可以趁此機會,找尋到宋朝主力,給予沉重一擊,效果會非常不錯,戰事的結果也可能因此而扭轉!
可是到哪裡去找這個機會呢?難,實在是難!
不過黃天不負有心人,耶律浚密切關注宋軍動向,開始逐漸發現一些端倪。
首先一個就是宋軍內部不和,趙昭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