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〇七章 禮尚往來,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宋帝趙昭到達冀州的第一天,瓦橋關失守。
遼軍如此舉動,無疑是個下馬威,造成的影響非常惡劣。
宋朝皇帝御駕親征,是收復燕雲十六州的,結果第一天到前線,尚未收復尺寸之地,反倒又丟了一個重要的關隘。
無論是大宋王朝,還是趙昭本人,都顏面大失。
河北路宣撫使吳充聽聞訊息,直接在趙昭面前跪下,羞愧不已,蒼涼道:“官家,臣有罪!”
前腳剛在皇帝面前說邊防線有多麼牢固,後腳瓦橋關就失守了,反差是那樣的滑稽和諷刺。吳充戰戰兢兢,心裡格外不是滋味。
“吳相公何罪之有?”
吳充叩首道:“臣不該自吹自擂,邊防線不夠牢固,或許……也不該擅離職守,以至瓦橋關戰敗。”
“邊防線要是不夠牢固,能堅持半個多月讓遼軍止步不前嗎?”趙昭道:“至於擅離職守又從何說起?是因為朕到了,你才來冀州減見駕的,如果這也算錯的話,那也應該是朕的過錯。”
“官家,臣惶恐!”吳充大感意外,官家比想象中更為隨和,更為寬容大度啊。
趙昭道:“沒什麼好大度的,勝敗乃兵家常事,耶律浚是想要先聲奪人,給朕送個大禮。既然人家這麼客氣,我們又如何能客氣呢?不過呢,凡事要講究個禮尚往來,回頭我們再送份回禮不就是了。”
“是,臣儘快準備!”
“吳卿何必著急,禮尚往來固然重要,但大局才是最為重要的。”趙昭道:“不過是丟了一個瓦橋關,並不要緊。”
“是。臣受教了!”吳充欣喜萬分,這才是君王氣度。寬容大度,明白事理不說。看事情也都是從大局著眼,不在乎暫時的小得失。難怪官家還是秦王時,在西北打仗百戰百勝。西夏被滅國,看來是有原因的。吳充之前也許是誠心歸附,但現在絕對是心悅臣服。
趙昭點點頭,問道:“嗯,那吳卿以為接下來該當如何?”
“這……臣愚鈍,若是以前。定然想辦法收復瓦橋關,不讓遼軍南下一步,但是現在臣不敢妄言,請官家示下。”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想要打勝仗。首先就是要了解敵人,包對方的兵力部署,將帥情況,武器裝備,糧草運送,士氣高低。以及戰場上的天時地利資訊,都要仔細觀察。最好是如數家珍。吳卿,你對契丹的軍情瞭解如何啊?”
“這……”吳充不可能一無所知,此時卻不敢多說什麼,估計無論說什麼,都顯得班門弄斧。
趙昭從手邊取過一份札子,展開讀道:“契丹兵共計二十萬,兵力主攻方向為瓦橋關到拒馬河一線。遼主耶律浚於昨日夜間抵達前線,想來這是瓦橋關突然失守的原因。”
吳充慶幸自己沒多說什麼,還以為耶律浚在幽州,卻不想已經來了前線。自己竟然毫無察覺。而官家卻瞭解的如此清楚,當真是……
“遼軍雖然突破了瓦橋關,但其士氣並不高,原因就是契丹貴族並不支援這場戰爭。此戰乃是耶律浚一意孤行的結果,這裡面是不是可以做點什麼文章呢?還有耶律浚此人。你瞭解多少?”
“官家,臣愚鈍,對此知之甚少。”吳充有些汗顏。
“沒事,慢慢了解就是了!”趙昭道:“你把河北路治理的井井有條,邊界防線也很妥善,這就很好了!”
趙昭停頓片刻道;“朕本意是在冀州督戰的,可現在看來,還得繼續前進的。”
“前線危險,官家萬金之軀,還是不要涉險吧!”吳充小心勸諫,雖說是御駕親征,但讓皇帝親自上前線還是很冒風險的。當年寇準那般挾持真宗御駕親征的魄力,沒幾個人有。
趙昭擺手道:“既然是御駕親征,豈能躲在後方?朕必須上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