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〇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宗廟社稷,對於封建王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華夏曆來講究血脈傳承,自從周公之後,祭祀先祖就有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併成為封建社會倫理綱常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尋常百姓家,有祠堂供奉祭祀先祖,皇家則是興建太廟,是一個王朝至關重要的所在。

北宋建隆元年正月,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第一個月。政權尚未穩固,趙匡胤即便是忙到焦頭爛額,也沒有忘記一件事——立太廟。

宗廟乃是國之根基所在,意味著一個王朝的穩定、傳承,更關係到孝道、禮儀。

大宋的太廟之中供奉著多位皇帝。

有開國之初追封的僖祖文獻皇帝、順祖惠元皇帝、翼祖簡恭皇帝、宣祖武昭皇帝趙弘殷;以及宋真宗追尊的聖祖保生天尊大帝趙玄朗(傳說中的財神趙公明),共五位追封先祖。

再次便是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等實際在位的五位先代君王。當然了,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奇葩——皇考濮安懿王趙允讓!

宋英宗本是濮安懿王趙允讓十三子,過繼給宋仁宗為皇儲的。但宋英宗登基之後卻發起了赫赫有名的“濮議”,爭論的焦點就是該稱趙允讓為皇考(父親)還是皇伯。

此事一度鬧的沸沸揚揚,滿朝文武爭執不下,最終以曹太后的妥協告終。宋英宗尊稱趙允讓為皇考,以塋為園。即園立廟。最為過分的是,還將趙允讓供奉到了太廟之中。

太皇太后曹氏瞧見趙允讓的靈位時。眼神寒芒閃現,長袖之下,拳頭緊握,指甲幾乎扎進了肉裡,心中更是在滴血。即便是花甲之年,見慣了大風大浪,此刻也難以心平氣和。

這個時代,血脈傳承格外重要。皇家尤其如此。人死後供奉太廟之中,是需要子孫祭祀,供奉血食的。仁宗皇帝死的時候,沒有親生兒子,趙宗實過繼而來被立為皇儲,從封建禮法上而言,他就是仁宗皇帝的兒子。他的生父趙允讓只能是皇伯。

如今他尊稱父親為皇考,並且供奉太廟之中,這算是怎麼回事?將仁宗皇帝置於何地了?他祭祀的究竟是生父,還是仁宗皇帝這位嗣父呢?從禮法的角度而言,這是不孝!可宋英宗趙宗實卻對外說是曹太后的意思。

哼哼!

曹氏怎麼可能同意?如此豈非陷她這個未亡的太后於不義之地?她清楚地記得,趙宗實是怎麼給自己灌酒。私自蓋了印璽,然後和韓琦一道威脅自己。你不孝,還要逼著我對不起先夫?曹氏如何也不會忘記那一日的屈辱?永遠都不會忘。

看到趙允讓的靈位,是那樣的刺眼,心頭的傷疤被揭開。又撒上了一把鹽,好痛!

今時今日。顧及自己的存在,趙允讓還只是濮安懿王,自己死後呢?或許會被他的孫子追尊為皇帝吧!到時候,仁宗皇帝和自己豈非成為天大的笑話?

不能忍,絕對不能忍!

生前的屈辱已經夠多了,死後還不能得到子孫祭祀血食,這無疑是人生被悲慘的事情。曹氏不希望自己夫妻成為不得安寧的孤魂野鬼。

趙允讓的靈位必須扔出太廟,自己夫妻必須有子孫世代祭祀,能做到這些的只有他……

這一刻,曹氏的決心更加堅定了。

趙頊並未注意到曹氏的心態變化,他心裡還記掛著另外的事情。

林昭回來了,韓絳出城十里迎接,百姓夾道歡迎,以至於汴京出現了交通擁堵。趙頊心裡有些不是滋味,一個臣子的聲望達到這個地步,甚至超過了皇帝……必須要壓制,必須的……

待明日,明日的獻俘禮上,朕一定會做個論功行賞,體恤功臣的好皇帝!

“仲針啊,今晚我們就留在這裡,為你皇祖守孝一晚吧!”曹氏提出了一個趙頊難以拒絕的要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資治通鑑:破萬卷書,笑話

葉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