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二〇章 做賊心虛,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頊在為賦稅的事情發愁時,趙昭已經動身前往永安了。

此番謁陵,隨行人員有三千人之多,禮儀周全,隆重程度空前。

趙昭擺開秦王儀仗,從汴京出發,身後浩浩蕩蕩跟隨有三千多人,隊伍綿延,聲勢浩大。

沿途有不少百姓圍觀,每到一地,都有不少人前來拜會秦王,起到的宣傳效果當真不錯。更多百姓知道秦王的存在,其威名和功績也廣為傳送,如今更多了仁厚孝順的美名。

由於百姓太過熱情,兩百多里,隊伍走了七八日才到。四月初五出發,四月十三剛好趕到永安。次日四月十四是宋仁宗生辰,正好掃墓祭祀。

宋朝皇陵的選址十分特別,是在嵩山以北,黃河以南的一塊黃土嶺上,基本地勢南高北地。這與華夏傳統坐北向南,北高南低面陽的傳統有些區別。

選址此地,據說是太祖趙匡胤的決斷。他曾經想要遷都洛陽,卻遭遇弟弟趙光義和群臣反對,最終未能成功。開寶年間,太祖在洛陽舉行郊祀大典,返回汴京時,途徑埋葬父親的永安陵時,感慨萬千。對大臣們表示,生不能居西京,死後定要安葬此地。

所以太祖的永昌陵便選址此地,繼而成為大宋皇陵所在地。邵雍曾經告訴趙昭,皇陵選址此地是有緣故的。

邵雍稱皇陵所在地正是風雨所會,陰陽所合,天地的中心位置。是帝王所居之地。嵩山的峻極峰正是天和地的中心。

同時。唐宋時期正好流行五音利姓的說法,即姓氏與宮、商、角、徵、羽五音相對應。趙對應的是角音,要求在都城的西方選擇陵墓,還要求東南地穹,西北地垂。

鞏義附近正好符合這一要求,背靠嵩山,面對黃河與洛水,也符合角音需要山之北。水之南的要求,從而出現了歷史上獨一無二的陵寢地勢。

宋真宗景德三年,朝廷從鞏義、偃師、登封三地劃出一部分土地,成為永安縣。縣域之內不允許放牧、樵伐、耕種,目的就是為了保護皇陵。

永安縣除了駐軍和負責祭祀的官員侍從外,大部分都是柏子戶。顧名思義,就是在陵區種植柏樹,也有些許松樹。每個帝王陵區之間則用橘子樹加以分隔,綠化與維護都相當不錯。

如今這裡已經有宣祖、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和英宗六座陵寢。每一座陵寢都規模宏大,氣勢恢宏。一眼看過去。是一連串高大的地面建築,地下則有規模更大的地宮。

趙昭感慨的同時。也想到了修建之不易。宋朝與前代不同,以往的帝王登基開始便修造陵墓,連續修建數十年之久。但宋朝皇帝生前並不修陵,駕崩之後立即動工修陵,因為太祖永昌陵用時七個月,從而形成了“七月而葬”的傳統。

七個月時間,要修建這樣放大的地宮,還有如此恢宏的地面宮宇建築。在沒有先進機械裝置的古代,絕對是艱鉅的工程。不知道要花費多少民力,聽說也會累死不少的民夫,多少有些殘忍。

趙昭在想,如果將來有一天,自己登上九五之位的話,似乎也要修築這樣龐大的陵墓。看似是極為尊崇高貴的,可是趙昭心裡卻有種別樣的憂慮。

從古至今,帝王陵墓遭到破壞的很多。宋朝尤其是如此,北宋滅亡之後,陵寢被金兵大肆盜掘,破壞嚴重,好多皇帝的遺骨直接暴露野外,慘不忍睹。

想到這裡,趙昭心中的責任感就更強烈了。不為別的,單單是為了祖宗和自己能入土為安,陵寢不受破壞,就得讓大宋一直強大,不受北方遊牧民族入侵。這個目標,趙頊做不到,原本的歷史已經是明證,尤其是他的兒子宋徽宗,更是不堪。

靖康之恥絕對不能重演!

趙頊父子做不到,那就只能自己來做。趙昭更加堅定一點,必須奪取皇位,富國強兵,讓四夷臣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猿球崛起

濤起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