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六三章 以子之矛,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嘿嘿,雖然只是一般的恭維頌揚之語,但落在御史手中,就有了特別意義了。可以用一首詩牽連進來司馬光,為什麼不能牽連韓琦呢?
如果他也捲入此事,少不得要受到處罰,以官家多疑的性格,還不知道會怎麼看待他。心中本來的疑惑會越發濃重,那麼韓琦還能當上這個宰相嗎?
反正訊息尚未公佈,換人也不足為奇,同時也可以撇清自己的嫌疑,何樂而不為呢?
對於呂惠卿而言,這是最後一個反擊,阻止韓琦當宰相的機會,豈能錯過?打定了主意,呂惠卿決定立即付諸實施,故而也不曾在意名單上餘下的名字。更不曾注意到,這些人與勳貴之家,六部九卿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
蘇軾的案子在持續發酵,士大夫階層的反映越來越強烈。
很多人知道,蘇軾案件背後是官家和秦王的博弈。可是他們不能置身事外,如果不殺士大夫的傳統被打破,無疑會使非常嚴重的後果。
以後誰還敢仗義執言?誰還敢說真話?稍有不慎,就會被政敵抓到把柄,然後隨意的陷害,身敗名裂是輕的,最慘的是家破人亡。
大宋的文人是有風骨的,他們講求聖賢之學,講求仗義執言。他們鄙視,更不能容忍文字獄。
不得不說,呂惠卿選擇了一個很好,很有效的方式,將秦王趙昭陷入了一個非常糟糕的境地。目的達到了,卻也自找了許多麻煩,觸碰到大宋士大夫的底線,這是他不曾預料到的。也有可能,一個小人很難理解君子坦蕩蕩的心態。
繼續宰相兼河北路宣撫使吳充之後,又有重量級人物出面了,太皇太后曹氏公開道:“昔仁宗策賢良歸,喜甚,曰:‘吾今又為吾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蓋軾、轍也,而殺之可乎?”
蘇軾可是仁宗皇帝公開讚揚過的人,並且認定有宰相之才,這樣的人會愚弄朝廷,藐視君王?潛臺詞是在問,究竟是仁宗皇帝的眼光出問題了,還是御史臺冤枉好人了?
仁宗皇帝與太皇太后的貴重身份,使得這句話特別有分量。一時間,御史臺壓力巨大。有壓力不奇怪,這次的事情太重要,所以呂惠卿願意頂住壓力,甚至願意一條道走到黑。
對太皇太后的質問,他們的回答是,錯在蘇軾。是蘇軾罔顧了仁宗皇帝的信任與期許,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犯下過錯。
官家趙頊自然是不置可否,曹氏無論說什麼,哪怕再有公信力,他都不會採納。除了因為曹太后是蘇軾的粉絲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她一定會偏袒幫助趙昭的。
趙頊很清楚,這位太皇太后已經不是那個疼惜自己的皇祖母。如今她心裡怕是隻有她那個“兒子”,想著幫著兒子整死自己這個孫子。
趙頊對曹氏多有怨言,他說的話能聽嗎?是以會很多事情都是的裝作沒聽見,隨口應付著,然後將下面的事情全都交給御史臺來做。有人扮黑臉,那自己就要當回白臉,做一個公正的白臉。
太皇太后曹氏所言可以暫時忽略,但是另外一個人卻無法忽視。王詵乃是此案中的重要人物,與蘇軾過從甚密,而且還偷偷給蘇軾報訊,這樣的人就是典型,必須要從重處置。
可王詵還有另外一層身份,蜀國長公主趙寶安的駙馬!
雖然夫妻兩人的關係並不好,王詵故意冷待公主,甚至眠花臥柳,蓄養別宅婦。趙寶安知道個七七八八,曾經也哭過鬧過,各種方法用盡之後,王詵對她的態度開始逐漸好轉。
有希望就好!趙寶安堅信自己溫情脈脈,溫柔體貼,終有一天會徹底感化駙馬的。堂堂太后嫡出的長公主,能夠委屈到了這個地步,也當真不容易,足可見趙寶安對王詵的感情是何其深厚。
如今駙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