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五〇章 亡國之禍,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西夏人都清楚一個事實,黃河是會結冰的。此時雖然飄落雪花,但黃河卻尚未冰封,正好可以行船渡河。過段時間,河面冰封不宜行船,而冰層又不厚,不足以人馬經過。

到了那時,即便是到了黃河岸邊,可就是望河興嘆,死路一條了。是以,真心沒有人願意等待,唯有站在黃河西岸的土地上才能安心。

見韋州西夏守軍如此惶急渡河,宋軍雖然追擊,卻也只是虛張聲勢。韋州畢竟只是一部分的兵馬,並不十分關鍵。

對劉昌祚而言,他當務之急是趕去靈州。秦王殿下只帶了兩萬兵馬駐紮在那裡,一旦梁乙埋回師,或者興慶府的西夏人渡河東進,都是很危險的。豈能讓秦王殿下置身險地?唯有如此帶兵趕到,鞏固靈州的城防,才能算是成功。

更為重要的是,牢牢掌握靈州,等若是斷了梁乙埋的歸途,便可以甕中之鱉。由此,西夏在黃河東岸的半壁江山將會真正落入宋軍手中。

此乃此番出戰之目的,如此便可大功告成。

劉昌祚留下景思誼駐守韋州,帶了五萬兵馬趕去靈州。憑藉著堅固的城池,七萬宋軍,再加上投誠的羌人,至少有八萬兵力,足矣堅守城池。

隨著靈州陷落,韋州軍在鳴沙渡河,應理的西夏兵馬也人心惶惶,難以為繼,開始撤離。被阻塞許久的西路軍,終於有機會可以前進了。

种師道當機立斷,沿著黃河,清掃西夏殘敵,即刻增援靈州。

如此一來,梁乙埋有些絕望了!

回師的路上,聽聞韋州陷落,梁乙埋長嘆一聲,再也沒有反攻靈州的可能了。劉昌祚的中路軍必定會及時趕到靈州,在自己反攻之前做好準備。

雖然自己手中有十幾萬兵馬,可想要在短時間內攻陷靈州,也不是容易事。

最重要的是,黃河東岸幾乎全部落入宋軍手中,他們可以調集大量的增援軍隊。而自己和這十多萬大軍,卻毫無退路可言。

一旦不能快速攻陷靈州,勢必會被拖死,最終落得全軍覆沒的下場。

撤吧!

為今之計,只有返回河西,再做圖謀。到時候趁著宋軍立足不穩,反攻也是有可能的。這十幾萬大軍的便是本錢,這個時候最不能浪費的就是有生力量。

只是從鹽州到黃河還有好遠的路,途中很可能會遭遇宋軍的襲擊和攔截。就連橫山羌人也不斷前來騷擾,情況十分糟糕。

應理和鳴沙兩座沿河城池被攻克,种師道所部沿河北上,聽到如此訊息。梁乙埋知道,想要渡河西歸的希望已經不大了。

更糟糕的是天氣越來越冷,途中經過的河流已經逐漸結冰了。等他趕到黃河岸邊時,說不定已經冰封了。不到寒冬臘月,想要踏冰而行,基本上沒有可能。

那麼,為今之計,只有一條路可以走了——借道河朔與河套!

雖然都在遼國掌控之下,但梁乙埋覺得,並非沒有可能。西夏遭遇了自李繼遷時代,最慘重的失敗,國勢衰微,甚至有亡國的端倪。

西夏滅亡了,對遼國有什麼好處?宋朝一旦奪取西北之地,遼國的噩夢也就開始了。

聽聞遼國因為東部的女真、室韋和高麗的糾纏,暫時脫不開身。此刻向他們求援,未必能出兵幫助西夏。但若只是借道經過,儲存權力,牽制宋軍,相信遼國人是不會反對的。

畢竟此時的西夏完全沒有對遼國不利的可能,保全實力之後,還能牽制宋朝,為遼國贏得時間。相信,遼國人會樂意看到這樣的景象。

梁乙埋立即派人前去聯絡遼軍在西部的守軍,爭取早日借道。如今待在這裡一日,便有一日的危險,必須趁著宋軍攔截之前逃離。

唉!曾幾何時,西夏竟然落得如此局面,梁乙埋心裡很不是滋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資治通鑑:破萬卷書,笑話

葉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