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三三章 兩面不是人,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升。相輔相成,對蘇家的地位和利益也是大有好處。
“好了,本王先走了,交代你的事情別忘了!”
“殿下放心,臣一定辦妥,不負所望!”如今蘇家與秦王的關係已經這般親密,既然已經決定了投效秦王,那必然要全力以赴,也好讓秦王看看蘇子瞻的手段。
~~~~~~~~~~~~~~~~~~~~~~~~~~~~~~~~~~~~~~
章惇來長安確實是有使命的。
首先一個是傳旨給秦王,既然太廟祭祀之日,行刺秦王和太皇太妃的是西夏人;永昌陵失火也是西夏人所為,西夏人還膽大包天地偷襲宋軍在無定河邊的營寨,那麼就得討伐西夏人。
於公,太祖的陵寢都被西夏人縱火焚燒了,難道大宋不聞不問嗎?於私,西夏人公然行刺秦王母子,難道秦王殿下能嚥下這口氣?不報仇雪恨,討回公道嗎?何況西夏人已經主動出擊,侵擾大宋了。
大宋王朝豈能坐以待斃,不聞不問好?反擊是必然的,秦王到長安已經有一個月了。說是檢查各地的軍備和防禦狀況,也應該忙活的差不多了。若是再不出兵,只怕就不好交代了。
否則西夏人背上了這幾樁黑鍋可就成笑話了,大宋王朝可就大失顏面了,所以必須儘快出兵。章惇此來,帶來了皇帝趙頊的聖旨。
趙頊之所以這樣著急催促趙昭對西夏人開戰,實際上就是聽了高滔滔那日所言。只有讓趙昭和西夏糾纏在一起,他才有機可乘。
趙頊受了點撥,便急不可耐地付諸實施。給趙昭找麻煩只是一方面,只要與西夏開戰,那麼西軍就暫時沒有兵力可以調動,兵力空虛的汴京也就暫時安全了。
為了此事,趙頊心裡很是忐忑,許久都不曾睡好覺。
至於第二個使命,就是安撫熙河與橫/一帶歸附的羌人。這樣的差事落到自己頭上,正是因為過去的幾年,自己在湖廣一帶的成功經驗。能讓西南四十五州的部族安定,他是有真本事的。依樣畫葫蘆用在羌人身上,自然也是可以的。
實際上,章惇是不願意來西北的。按照最初的想法,他此番回汴京,恰好王安石也回來了。他更想要投身到變法之中,可皇帝偏生給他委派了這樣的任務,才道汴京沒多久,便又馬不停蹄地趕赴西北。
這也就罷了,聖命難違,為人臣者奉旨行事就是了。章惇也清楚,此來西北,還有秦王這樣的特殊存在,怕是差事不好辦。
可趙頊偏生就給他派個任務,讓他明著安撫羌人,加強大宋在西北的控制。實際上上則是打探訊息,如果可以趁機在西北培植自己的勢力,分化瓦解秦王的力量……
原來是這麼回事!
章惇不知道該說什麼好!章惇雖然沒有王安石那樣的大公無私,可他也不願意輕易介入皇位爭奪的漩渦之中,尤其是眼下情況還不明朗的時候。章惇不傻,能和西南諸多部族打交道,證明這個人的心眼很多,心思靈透,他和大部分一樣持觀望態度。
想要在局勢稍微明朗,選擇一個恰當的時候做出選擇。可如今官家委派這樣的任務,不是讓人為難嗎?
到了西北,那是秦王的地盤?公然和秦王對著幹,即便身後又官家撐腰,也不會討到好果子吃。畢竟山高皇帝遠,官家還在汴京,對西北可以說是鞭長莫及。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也是這個道理。
秦王就是西北的地頭蛇,如今又名正言順地掌控西北軍政。想來在西北之地,秦王的話絕對比官家的聖旨更為管用。
自己來了,秦王肯不會待見自己。西邊的官員肯定也不會配合,可謂是處境艱難,日子肯定會很不好過。
沒有政績,受到為難也就罷了,這都不要緊。可若不能完成官家的交代的任務又該怎麼辦?章惇覺得,這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