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三六章 三路伐夏,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怕他還很年輕。但趙昭相信,他有能力,有潛力,希望他能夠大放異彩,給自己一個驚喜。從現在開始,必須培養年輕人,加強人才儲備。同時這也是給種家的一個補償,畢竟東線他們只是做配合,從屬於折克行。
中路軍則是以新任的涇原路行軍總管劉昌祚統帥,慶州守將景思誼為副將,率領八萬大軍,從環慶路一帶正面進攻西夏。
至於餘下的兵力,以及秦王本人的安排,並未公佈,外人無從知曉。
除此之外,秦王對西軍將士下達了幾條命令:
其一,所有參戰將士必須聽節制,奮勇殺敵,立功者重賞,膽敢有臨陣退縮者,全家連坐。趙昭也知道這種方法不人道,卻也無奈。
秦王如今在西軍之中威望很高,將士們願意跟隨秦王作戰。尤其是秦王在大雁塔下建大宋英雄紀念碑的訊息也傳開了,將士們心中感慨,以後哪怕是戰死沙場,也會留名為人所敬仰,對促進士氣有很好作用。
其二、西夏國民,抑或者西夏國內的其他部族,如果幫助宋軍,會論功行賞,甚至分封爵位。這一條無疑很有吸引力,西夏國內有許多其他部族,比如橫山諸羌。很多部族的頭領聽說訊息之後,便蠢蠢欲動了。因為投效趙昭,曲扎從一個被追殺的流浪漢,變成了河湟羌人頭領,這樣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
其三、各路兵馬相互策應,若遇到危險,原則上要加以救援。但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判斷,是否救援,一切以大局為重。
宋軍軍紀中有規定,遇敵不救者斬。但趙昭覺得,凡事不能這麼死板,相互救援是應該的。但為救援貽誤戰機,耽誤了大局就不好了。戰場局勢瞬息萬變,本就多圍點打援的誘敵之計,不能教條。
其四、不得貪功冒進,更不得彼此爭功,亂了陣腳。元豐四年的那次征伐,高遵裕與劉昌祚爭功冒進,是導致失敗的原因之一。趙昭不希望歷史重演,調走高遵裕的同時,更要嚴令其他將領,防止出現類似悲劇發生。
其五,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三路大軍,全力進攻靈夏,其核心便是西夏都城興慶府。
七月二十八,三路大軍從不同的方向出發,直指興慶府。
訊息傳出,西夏國內頓時一片驚慌。
很多人從內鬥之中醒過來,看著宋軍強大的兵鋒,驚慌失措,開始有些發憷。
歷年來宋夏之戰,從未有過這樣的陣勢,宋朝這次初步已經調動了十七萬大軍。大有西軍傾巢而出的架勢,這是要決戰嗎?
如果宋軍獲勝,那結果是什麼?西夏會有亡國之禍啊!
頃刻之間,西夏國便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大有搖搖欲墜的感覺!
亡國之禍?當真有這麼嚴重嗎?接到訊息的時候的,梁太后也是大驚失色。
“有可能了,宋朝人跟我們安插的罪名可不小,而且調動十幾萬大軍進攻,這是從未有過的情況。”梁乙埋同樣也憂心忡忡。
“什麼永昌陵失火?他們自己老祖宗的墓地失火,和我們有什麼關係?”梁太后怒道:“宋朝人也太卑鄙了,竟然這樣構陷我們。”
“姐姐,如今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了,哪怕明知這是宋朝人的藉口,也根本解釋不得,一切都是徒勞,宋朝人是鐵了心要和我們開戰!”梁乙埋道:“其實前幾日,他們故意在無定河挑起紛爭時,就該注意,可是……唉!”
最近西夏國內一片紛亂,情況十分糟糕,梁乙埋也是疲於應付,大有心力交瘁的感覺。故而也就沒有顧得上這些事情,如今突然爆發,有些措手不及。
“怕什麼?既然宋朝人來了,那我們全力應戰就是了,他們進攻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可哪一次成功過?只有我們西夏入侵宋朝之說,哪有宋朝討伐我們的道理?”梁太后怒意十足,態度十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