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〇〇章 登基大典,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什麼叫眾叛親離。
沒有謾罵,沒有怨懟,說什麼都無用了,高滔滔頹廢到了極點,一瞬間似乎蒼老了幾十歲。
她現在最大的遺憾就是孫子尚未登基,不行……必須做最後的努力。
“去慶壽宮,把太皇太后和大長公主請來!”高滔滔冷冷下達了一道懿旨,“請”字的發音咬的格外重,侍衛聽的明白,具體該怎麼執行。
高滔滔坐在大殿前默默地等待著,此刻她已經顧不得許多了,反正秦王已經進城。也就沒有什麼禮貌和顧慮可言了,甚至連心中對姨母的最後一絲感情也消失殆盡了。事已至此,她打算做一個六親不認的女人。
可是,結果讓她再一次失望了。內侍回來稟報,慶壽宮裡已經沒有太皇太后和大長公主的身影,甚至連苗太妃也失蹤了。
半個時辰前,垂拱殿原來的內侍小海前去假傳向皇后懿旨,帶走了三位貴人,然後就消失了。
高滔滔徹底無語了,原來自己的身邊就有人家安插的耳目,時至今日自己都不曾察覺。
看看,人家這是步步為營,算無遺策啊!
一瞬間,她失去了最後的一張,兩張,應該是三張王牌。
原來想著,只要有這三張牌,多少能與趙昭周旋,至少可以保全最起碼的平安。
但是現在,一無所有了,完全處在了任人宰割的地步。
沒了曹氏和趙福康,拿什麼威脅趙昭?沒了狄詠,誰來為她做最後的抵抗?孫子尚未登基,拿什麼與趙昭交換?
地位崇高,自信強大的高太后,終於還是有些不安,開始有恐懼漫上心頭。
……
……
趙昭進城了,沒有經過激勵的戰鬥,兵不血刃進了汴京城。
形勢讓許多的官員和將領都有想法。尤其是主將郭逵,他的信心早已鬆動。有投誠秦王的打算。
以他的身份,投誠之後,秦王也不會虧待的。只不過惟一需要顧慮的就是狄詠,有他在,自己的許多行為就會受到限制。
郭逵不敢輕舉妄動,直到有人帶來狄詠答應投誠的訊息後,才開始行動。
狄詠是受到了父親狄青那一番勸說之後,當頭棒喝。最終做出了決定。
事到如今,只能有選擇也有放棄了。
他選擇了大義,選擇了父子之情,放棄了狹隘恩情與愚忠,所幸並未因此失去夫妻之情。
趙昭接受了郭逵和狄詠的投誠,但是為了穩妥起見,並未第一時間進城。
越是緊要關頭越是要小心。詐降這種事必須要提防,趙昭不想大河過了千千萬,在陰溝裡翻船。
於是乎,趙昭派出了手下親信將領施劍飛率軍入城,首先要接管汴京城。
施劍飛年歲不大,與趙昭相差不多。乃是秦鳳路人,幼年隨父親遷到長安居住。小時候受到不錯的啟蒙教育,考中進士到東華門外狀元唱名,曾是施劍飛最大的心願。
可惜天意弄人,十七歲考上秀才之後。他家就突然遭遇變故。其父經商失敗,家道突然中落。
施劍飛的讀書科舉之路受阻。無奈之下,與大部分的關隴男子選擇了相同的道路,加入西軍。
讀過書的將士到底不一般,見識更遠,一旦有機會,也就更容易出頭。幾年下來,施劍飛本來已經混到了昭武校尉的級別,後來在西軍對西夏的幾次戰役中,表現格外出色,立下赫赫戰功。
若只是有功,趙昭只會獎賞,不至於看得如此之重。
關鍵在於施劍飛在軍事上許多見解,可以針對敵人特點和形勢,做出理智的判斷,尋找最恰當的戰術。
比如在對待遼國和西夏的問題上,施劍飛就明確指出,對兩國作戰的方略和戰術是略有不同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