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八五章 石破天驚,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虛弱不堪的趙頊在朝堂上做出了最後的努力!
表示自己只是生病昏迷,不能視朝,所以才讓揚王監國,主持政務的。
如此一來,便不存在亂臣賊子意欲謀奪皇位的說法,皇太后和揚王也不曾有謀逆舉動。
那麼秦王所謂的靖難,匡扶社稷而出兵也就說不通了。
當然了,秦王也可以說趙頊是被脅迫了,並非實話。但這種事情本身就在模稜兩可之間,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秦王可以不承認,找各種理由進行否認。
高滔滔和趙顥也可以說,秦王實際上貪戀皇位,居心叵測,意圖謀反。
雖說只是相互指責,扯皮的事情,但絕對是有效果的。最起碼可以動搖輿論對秦王一邊倒的支援,打擊趙昭的威望,分化民心,改善眼下的不利局面。
尤其是對觀望的中立者有很大的影響,多少還是有些效果的。
除此之外,趙頊還當眾宣佈,冊封皇子趙煦為皇太子。皇帝病重,唯恐來日無多,由皇太后垂簾聽政,宰相韓琦為顧命大臣,輔佐幼主,直到太子成年親政。
此舉明確告訴天下人,繼位的不是揚王,多少可以洗清趙顥謀朝篡位嫌疑,之前的流言也能不攻自破。至少能讓天下人起疑心,不至於盲目地支援趙昭。
同時皇太后垂簾聽政,宰相為顧命大臣,等於是公開否決了秦王輔佐攝政的可能。之前看似無懈可擊的流言,逐漸動搖。漏洞百出。百姓心中自然生出疑心。
趙頊請禮部尚書張宗益傳旨秦王。解釋誤會,並令其率軍返回長安。
雖說秦王是皇叔,可終究君臣有別,就必須得聽從皇帝的旨意。若是趙昭不遵,那就等於是抗旨。
靖難就變成了謀反,匡扶社稷就變成了謀朝篡位。
與此同時,流言再次傳開。說是秦王有意謀反,故意設計陷害太后和揚王。秦王的家眷早就溜出城了。一切都是秦王編造的謊話和藉口,其真實意圖就是想要謀反,奪取皇位。
流言這東西誰都會編,吃過一次虧的高滔滔,也懂得了藉助悠悠之口,贏得輿論支援,改變人心向背。
果然,訊息一出,又是一片譁然。
有人不信,趙昭到底威望高。功勳卓著,百姓還是願意相信他的。
卻也有人信了。聲稱秦王雖然是仁宗皇帝的親生子,流落民間是意外,皇位既然傳給了英宗和當今官家,君臣名分就定了。
如果想要動兵奪權,登上皇位,也算是謀反。
毫無疑問,本來對秦王一邊倒的輿論支援開始動搖了。各種猜疑,各種分析,流言滿天飛,成為老百姓最為津津樂道的話題。
這個時候,所有人都在等待著秦王的回應。
趙昭的這個解釋,在一定程度上將會決定民心向背!
可結果卻出人意料,秦王做出解釋之前,有一個人站出來了。
濮王趙宗晟,他帶來了石破天驚的訊息!
趙宗晟公開向天下臣民宣稱,宋英宗趙宗實與如今的太后高滔滔昔年犯下了何等滔天罪行。
仁宗皇帝有四子,除了秦王趙昭,前面的三個孩子全都幼年夭折。
在長子楊王趙昉出生之前,當時的皇后曹氏感念仁宗皇帝無子,江山社稷後繼無人。
景佑二年,曹皇后未雨綢繆,先將當時的汝南郡王趙允讓年幼的兒子趙宗實接入宮中撫養,仿照真宗皇帝養趙允讓於宮中的先例。就是為了以防萬一,若是仁宗真的無子,就過繼趙宗實,養在宮中是為了培養感情,教育培養。
曹皇后深謀遠慮,乃是一片好意。不過後來仁宗長子褒王(徽宗時改封楊王)趙昉出生,可惜出生之後就夭折了。趙宗實的意義看起來越發重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