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九六章 病的蹊蹺,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大宋國土往西延伸了數千裡,何況還收復了一座蘭州城。收復失地和開拓領土,這兩件事讓軍中和文人士子激動不已,整個大宋王朝稱讚者不知幾許。雖說宋朝重文輕武。甚至看不起武將,但對邊功並不排斥。
何況林將軍好歹也是進士出身,由文官轉而成為武將的,文武雙全,文可輔佐君王,武可安邦定國,這本身也是士子們追求的理想狀態。
當年韓琦一句“東華門外,狀元唱名者才是好漢”,使得重文輕武之風達到鼎盛。這一次,林昭在西北金戈鐵馬,戰功赫赫,不經意間又激起了許多人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豪情壯志。
只是大宋重文輕武由來已久,想要在短時間內改變很難,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並且很漫長。
老百姓對林昭也是廣為稱道,尤其是黃河兩岸的百姓,對林昭可以說是感恩戴德。桃花開了,黃河上游冰雪消融,彙整合洪流,稱之為桃花汛。
經過一年多的時間,黃河中下游的河堤加固已經基本完成,從三門峽一直到齊州,混凝土河堤更為更堅固,輕鬆抵擋洪峰。河床清淤已經卓有成效,但這是個漫長的工作,還需要不斷堅持。
毫無疑問,黃河之害暫時解除了。河北之地總算是可以安居樂業了,老百姓不必在流離失所,之前背井離鄉的百姓漸漸開始迴歸家園。黃河氾濫之後的土地,頗為肥沃,百姓們開墾土地,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河北路宣撫使文彥博見狀,立即上奏朝廷,輕傜薄賦,努力恢復河北路生產,已經開始初步見效。當初在明月宗的刻意宣傳下,林昭治河的事蹟可以說是人盡皆知。當氾濫的黃河歸於安靜,不再危害他們生活的時候,樸實的百姓心中滿是感激之情。
所以而今,上至宰輔大臣,下到黎民百姓,對林昭都是多有稱讚褒揚,感恩戴德。一時間之間,林昭的威望空前高漲。
樞密使韓絳要前來迎接是一方面,聽說還有百姓自發組織,準備夾道歡迎。
收歸民心,這可是一直夢寐以求的事情,如今的效果非常之好。在這個時候獲取如此高的聲望,接下來將會獲取更多的支援,對大局多有好處,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與此同時,卻也擔心的是趙頊會對自己起猜忌之心,那廝可是出了名的多疑敏感。功高震主古來下場不會好,尤其是遇到趙頊這種皇帝,過河拆橋算是給面子,幹出卸磨殺驢的事情來也不足為奇。
如果自己沒有別的什麼身份,也沒有其他打算,以目前的功勳和聲望而言,下場會比當年的狄青還要慘。好在林昭還有殺手鐧,功高但是不怕震主,甚至可以要震主。
不過時間長多少還是要拖延幾日,一切只要拖到仁宗皇帝祭禮那日,便能大功告成。在此之前,儘可能避免受趙頊猜忌,最重要的繼續保有陝西路宣撫使的職位。
該怎麼辦呢?小肚雞腸的趙頊,此刻怕是已經心生怨念了吧?
答案只有一個,拖延時間,讓他在祭禮之前沒有對自己動手的機會!
於是便有了裝病一說!
~~~~~~~~~~~~~~~~~~~~~~~
趙頊的心裡卻是不太舒坦,林昭有功於國,讓樞密使這樣的宰輔大臣前去迎接,以示恩寵這是慣例。
但百姓夾道歡迎是怎麼一回事?什麼萬世之功?什麼開疆拓土,收復失地。這些是林昭做的,但若非自己這個皇帝指揮有方,加以支撐,能進行的如此順利嗎?這是一個帝王的功績,具體執行的將領是有功勞,但是不能如此誇大!
功高震主啊,甚至還要搶皇帝的風頭!
林昭必須要遏制了,他的威望是空前高漲,而自己呢?因為邕州屠城的事情,幾乎是民心盡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