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八九章 大買賣,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到,宋軍的床弩就擺周邊,射程和威力都有很大的震懾作用和防禦力。連續進攻幾次都沒有收穫,吐蕃士兵反倒有不小的損傷。士氣二而衰,三而竭,反覆幾次之後,吐蕃人計程車氣開始下沉,攻擊力已經遠不如之前了。
看來林昭是早就做了萬全的準備,宋軍暫時放棄了大規模攻城,只堅守營寨不出,也無可奈何。雖然同樣是想要採用圍魏救趙之計,可惜他們的運氣實在算不上好,計劃以失敗告終了。
如今只能採取第二個辦法,那就是直接救援東峽。
帶隊的依舊是阿里骨,董氈給了他一萬五千軍隊,這已經是極限。否則青唐城就會空虛,後果將會非常嚴重。
阿里骨知道,自己帶領的這支隊伍責任重大,風險也大。宋軍畢竟會有埋伏,而自己這支軍隊將會肩負探路的責任。
果不其然,在阿里骨出城的第一個晚上,吐蕃營地就遭到了宋軍突襲。儘管阿里骨已經做了很嚴密的防守,可宋軍戰力卻格外強大。哪怕是吐蕃精銳騎兵列隊,依舊被宋軍撕開了一道大口子,衝殺進來,死傷慘重。
如此情況,讓阿里骨想到了第一次在龕谷被襲擊的時的情形。下手的好像就是這一支宋軍,戰鬥力比尋常宋軍厲害許多,絕對不可小覷。
這才只是個開始,受到襲擊之後,阿里骨並未退卻,反而是繼續前進。他的身份敏感,在營救藺逋比的事情要是表現的不積極,就會被扣上借刀殺人,見死不救的帽子。再者,那些從厲精城來的吐蕃大軍著實很重要,絕對不能因為些許小苦難而退卻。
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宋軍來一場遭遇戰,荒原之上,殘存的一萬兩千吐蕃士兵對宋軍發起了進攻。阿里骨瞧見了林昭的主帥旗幟,他本人正騎著一匹白馬,在後陣指揮作戰。再往前不遠處就是東峽的出口了,那裡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只需要少許的兵力,加強箭矢武器就完全能夠守住。
真正麻煩的是阿里骨率領的援軍,只要打敗了他們,就是勝利。東峽之中的吐蕃人就是鱉,任何時候想捉都是可以,就是人質,什麼時候都可以用來威脅相關聯的人。
這是吐蕃人大軍和宋軍的首次比較正式的正面交鋒。阿里骨發起衝鋒的時候,首先迎來的是宋軍的床弩齊射,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吐蕃騎兵衝鋒的速度。
在快要接近宋軍營地的時候,騎兵從兩側殺了出來。已經擴充到三千的大宋刀鋒負責阻攔吐蕃人,衝擊對方的軍陣。
這是一場硬打硬的戰鬥,沒有什麼花樣可言,宋軍士兵騎兵和吐蕃騎兵在戰場上正面廝殺。林昭給大宋刀鋒的命令只有一個。那就是衝擊,不斷衝擊吐蕃人的中軍,將吐蕃騎兵分隔為兩個部分,無法連成一體。這對他們計程車氣與衝擊效果都有著重大的影響。
一萬多騎兵要是正面衝殺過來,那完全有排山倒海的氣勢,威力也不可小覷。林昭並不像正面對抗吐蕃騎兵的兵鋒。這樣付出的代價著實太大。
只要將他們衝散開,失去了原來的陣勢,那麼後面的宋軍,無論是騎兵和步兵,都能發揮作用,進行必要的反抗。
戰事進行的時間並不是很長,兩個多時辰就分了個勝負。吐蕃騎兵竟然真的被撕開了。大宋刀鋒不負所望,更沒有辱沒他們的稱號,如同一把鋒利的刀鋒殺入吐蕃大軍之中。刀鋒觸及之處,便是血肉橫飛,戰馬嘶鳴,雪地上一個血紅的楔子出現了,直接插進吐蕃人的中軍之中。
居中指揮的阿里骨也一度被大宋刀鋒戰士追殺,多虧了騎兵及時圍堵。才退守安全地帶。毫無疑問,吐蕃人的這次嘗試又失敗了。
一萬五千人,阿里骨帶回去了八千,其中還有超過一半身上都帶傷,情況可以說是慘不忍睹。
與此同時,東峽被圍困的吐蕃士兵似乎發現有援兵到來,也發起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