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八九章 見縫插針,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果不其然,博州發生的兩件事就如同是兩顆深水炸彈,立即在大宋朝引起了軒然大波。.並且起到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使得這場波瀾別開生面,大有驚人之勢。

本該是對韓俊等人膽大妄為,決堤害死三千多人進行聲討的。可是因為林昭的一個舉動,立即使得朝野上下,甚至是民間百姓的關注點發生了變化。

亂馬踩踏,屍骨無存!

大家關注的是這裡,林昭在博州的行為起了爭議。不,至少在最開始的階段,可以說是一邊倒的聲討!

這是有原因的,首先是其行為本身過於極端,與大宋朝比較平和的氛圍相比,有些太突兀。給人的第一感覺便是殘暴,慘不忍睹,尤其是從事過軍方職務官員們完全可以清晰想象。林昭如此舉動,他們難以接受!

思想和認知衝突實在是太過強烈了!大宋的衛道士們總覺得,如此殘暴的手段應該是暴秦時代,黑暗的五胡亂華時代才有的,與大宋朝的文明仁義格格不入!

其次便是有人出面進行反擊,死在馬蹄下的人不少, 大都是權貴之後,這些人在汴京都有極為深厚的底蘊。彼此之間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絡,有的則是親友在朝為官,他們豈能眼睜睜看著親族就這麼被害了,而無動於衷?

這些人首先便會跳出來反對,彈劾林昭的奏疏是一封接著一封,有的人則是直接在朝堂上提出來。當然了,理由就比較冠冕堂皇了,什麼上天有好生之德,罪不至死云云,並且引經據典。

一時間聲勢浩大,使得事情進一步的發酵。當然了,其中本身也有一些不相關的大臣出面,他們是覺得林昭的行為很不妥當,故而出言反駁。故而使得這股洪流曰益壯大,漸漸有波濤洶湧之勢!

再者便是有人推波助瀾,第一個便是韓相公。朝堂上大規模的彈劾是必然的,韓琦早有預見,故而早就做好了準備。而今他涉事其中,並不太方便出面,否則之前的檢舉與請罪便成了故作姿態,口是心非了,效果會大打折扣的。更不能被人說成是公報私仇,給人攻訐的機會。

所以韓相公做的比較隱秘,做了十多年的宰相,在朝中的門生故吏可是不少,只要暗中打個招呼,很多人便可以不著痕跡地為他幫忙。只要對林昭的彈劾一起頭,他便立即推波助瀾,要讓奏疏和輿論淹死林昭,至少要先淹個半死!

如果只是這樣,情況也不會太嚴峻。可是推波助瀾的可不只是韓相公之人,呂惠卿與王雱也參與其中。

“吉甫兄,此番林昭在博州狂妄自大,做出這等殘暴之事,無論是朝野還是民間都怨聲載道,多為憤慨。”

王雱得知訊息的時候便笑了,原以為林昭去了河北路,會是狗咬狗的狀況。林昭和韓琦,這兩個人他都不喜歡。當年王安石要拜相,韓琦卻對皇帝趙頊說,王安石只可以做個翰林學士,做個顧問謀士一類的人物,剛愎自用的他並不是為宰輔大臣,主持政務。

就這一句話,差點斷送了王安石的宰相之路。幸好趙頊堅持,並且對變法寄予厚望,才虛驚一場。王安石或許沒在意,可是王雱心裡卻記恨上了,讓林昭去禍害一下韓相公,看他們相互鬥爭,王雱自然樂意。

至於結果,在王雱看來,林昭應該不是韓琦的對手。畢竟韓琦老而彌堅,老謀深算,根基很深。可是沒想到,林昭竟然讓韓相公吃癟了。運氣使然,若非韓琦有那麼一個愚蠢的侄子,何至於如此?

王雱固執地這麼認為!

本來要失望的時候,卻突然出了這樣的事情!亂碼踩踏,林昭還真想得出來,已得到訊息,王雱就覺得可以做文章。

行為本身有問題,可以指責,甚至讓林昭下臺,沒有好下場。同時也能加以利用,不斷挑撥,加強林昭與韓琦,以及一幫勳貴之臣的矛盾。無論是此刻還是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猿球崛起

濤起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