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四七章 風起河州,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月何時照我還?

這確實是王安石發自肺腑的感慨與期盼,離開汴京有著太多的無可奈何,如果是光明正大的失敗也就罷了,偏偏是所謂的天變。

他迫不得已接受了,但是骨子裡並不相信,故而也並不服氣。變法,哪裡能這樣輕易放棄呢?

尤其是臨走時趙頊的那句話,給了他希望,也許有朝一曰,還有回去的可能。也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他才不遺餘力地將呂惠卿推了上去。就是希望這個學生能守住變法基礎,以圖來曰!

可呂惠卿似乎不是這麼想的,聽聞王安石這樣感慨的時候,他只是冷冷的嗤之以鼻。曾幾何時,他們之間的師生情誼已經破裂了,只是王安石一直沒有察覺罷了。

呂惠卿之所以留在王安石身邊,為的就是穩住地位和權勢,等待這一天到來!

參知政事,嘉佑二年的進士出身的他竟然有能到這個地步,已經高過了他的那些同年,成為佼佼者,整個大宋王朝的佼佼者。

副宰相,在兩府八公之中雖然位居末位,卻是新黨的領袖,身後還有皇帝堅定的支援,地位自然是無可動搖的。

最重要的是權力,這是呂惠卿期待已久的東西。有了權力,才能高高在上,才能報仇雪恨!

至於師生情誼,早已被拋諸腦後了。王安石了,走了就永遠不要再回來。

~~~~~~~~~~~~~~~~~~~~~~~~~~~~~~~~~

林昭也聽聞此事,也只是微微一笑。

王安石終究是心有不甘啊!可這一次離開,很多事情都已經註定了。

明月何時照我還,在原本的歷史上,第一罷相之後沒過多久,王安石曾有復起。只是沒過多久,就是第二次罷相,徹底離開了大宋權力中樞。

如今這一次,王安石會怎麼樣?會不會有再度為相的可能呢?

也許正如他自己詩中所言,春風又綠江南岸,未嘗沒有可能!

不過這都不重要了,最終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這一次因為旱災而來的朝堂博弈,林昭無疑是贏家!

逼走了王安石,趙頊的實力無疑是大受打擊。在罷相一事上的遲疑,對他的英明神武形象是巨大打擊,百官們多有不滿。至於雷擊福寧殿,對皇帝的威信有著巨大的影響。這種事情是要載入史冊的,說不定後世還要為人所詬病。

總而言之,趙頊無論是威望和實力上都有不小的損失。而林昭這邊,安插了些許“親信”不說,邵雍的歸附無疑是最大的收穫。

不經意間,圍繞林昭已經結起了一張很大的網,網中的人物或許自己尚不知曉,卻已經不可避免地靠在了自己這邊。

實力對比再一次發生變化,公開與趙頊分庭抗禮的那一天也不遠了!

尤其是這次趙頊昏迷不醒之後,就顯得尤為緊迫,再出現什麼緊要關頭,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當真是惱火!

就這樣,熙寧五年的春夏兩季過去了。

對大宋王朝而言,降雨帶走了旱災,總算是緩過神來。

至於宋遼邊界談判的問題,沈括果然不負所望,豐富的地理知識讓他在談判中游刃有餘,更是引經據典,據理力爭,讓遼國人有口難辯。

最終結果,確定了以兩國邊界處幾條大河流的分水嶺作為國界線,這符合慣例。最重要的是,宋朝並未因此有絲毫的損失,這一點難能可貴!

沈括可謂大功一件!

遼國方面,十分惱火!

尤其是蘇轍和蔡京出使高麗,使得高麗王偏向宋朝,契丹祖地遼東受到威脅,故而也不敢輕易對宋朝動武,北方邊界的壓力減小不少。

耶律浚對此大為惱怒,尤其是聽說一切都是林昭的建議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猿球崛起

濤起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