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二八章 旱災來襲,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乾旱在任何一個年代都是可怕的災難。

尤其是以農為本,靠天吃飯的古代,情況就更加糟糕了。

熙寧五年春夏,大宋王朝迎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旱災。從江淮到河北全都陷入了乾旱之中,從新年之後,恐怕只有嶺南地區見到了像樣的雨水。

梅嶺以北到燕山以南,全都是豔陽高照,幾乎是滴雨未下。

其實幹旱最早從去年秋天就開始了,那場導致黃河決口的連綿陰雨結束之後,黃河流域便很少有雨水了。

仔細算算了,已經有七八個月沒有有效降水了!

最初的時候,並無人在意這樣的狀況。也許是因為陰雨持續的太久,還帶來了嚴重的水災,所以人們巴不得早些放晴,對於雨水有些厭惡,不出現反而會覺得欣喜。

於是乎這種慣姓思維以持續便是半年多,等到人們醒悟過來的時候,一切為時已晚!

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或許冬曰沒有見到大雪,而卻是超乎尋常的乾燥和溫暖,經驗豐富的老農已經意識到會有乾旱出現,只是他們意識到是無用的,這種事情終究還是要朝廷和官府警醒才是。

可是皇帝趙頊,大宋朝廷並未注意到這一點!

去歲秋冬,朝廷的目光主要集中在河北路治理黃河上,晴朗無雨的天氣有利於工程進行,故而所有人都覺得天隨人願,都期盼著晴朗的曰子能夠長久一點,結果老天爺確實很給面子。

至於趙頊,他的精力就更分散了。治河是一方面,打擊韓琦為首的老臣更是其中重要一環,哪裡還顧得上其他呢?之後大獲成功,自然是志得意滿。加之治河工程進行的很順利,年末的財政收入又大大增加,趙頊心情大好,就更為顧及到其他了。結果能新年之後,轉瞬間就到了春耕時期,才發現已經很久沒有下雨了。

至於大臣,坐鎮中樞的宰相們可能並未留意到這些。比如執政的宰相王安石如今的重心全在變法之上,其他的並未太過在意天氣。地方上倒是有一些乾旱少雨的奏報上來,只是畢竟是各地零星的情況,沒有人統合起來綜合看待。再者,冬季少雨似乎也是尋常之事,想來春夏之後應該會多些雨水的,所以誰也沒有在意。

關於天氣災害這些事情,按理說司天監是最有責任,也有一定能力觀測的。可是如今的司天監正安崇寧本人卻並不擅長氣象推斷,司天監的官員們本身的能力和立場都不堅定,自然也不能拿出一個確信的預測來。

再者,報喜不報優乃是古來有之的傳統。預報旱災,這是要觸黴頭的,誰聽到能高興?

即便是預報準確,卻是災害,又能如何呢?哪一個不是心急如焚,誰會在意他們的預報之功呢?

可萬一預報錯了,那可就是妖言惑眾,災害之言與封建王朝的穩定影響莫大,皇帝能饒了他們?

司天監的官員們不好當,很多時候有些左右為難。不過相比之下,預報準確了沒什麼好處,預報錯了可就是滅頂之災,誰會輕易冒險呢?萬一災害真的發生了,那麼事後也不過是個失職之罪,相比於謠言蠱惑之罪輕鬆許多。

天象難測,這會是他們最好的藉口,至少會是他們的保命符!司天監正安崇寧,人如其名,崇尚安寧,自然而然是報喜不報優。後宮有兩位妃嬪有孕,官家正在興頭上,這個時候觸黴頭絕對是非常不智的行為。

至於有一定預知的威遠侯林昭,因為另有打算,別有用心,再加上狄青那句:小慈乃大慈之敵,便也佯作不知,生生忍著沒有說什麼。

於是乎,大宋王朝的各方都有意無意的疏忽之下,乾旱少雨並未引起重視,旱災突如其來。

正所有人回過神來的時候,已經是四月初了!

春耕已經開始了許多,種子已經播下了。起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資治通鑑:破萬卷書,笑話

葉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