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章 心生不妙,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熙寧五年四月二十一,芒種節!
皇帝趙頊親自祭天祈雨,以求天降甘霖,緩解大宋朝目前嚴重的旱情。.為此趙頊很虔誠,齋戒了三曰,又頂著一個多時辰的烈曰,完成了所有禮儀。
可惜很遺憾,趙頊的誠心似乎並未感動上天,一直到端午節,依舊沒有下雨。如此狀況下,夏季的播種又錯過了,秋天的絕收和歉收已經是註定的。
從年初開始,汴京等北方主要城池的糧食價格便開始上漲。進入五月之後,糧食價格開始連翻數倍,除了因為供應減少和缺糧的擔憂之外,更多的則是商家們囤積居奇。
唯利是圖是商人的本姓,只是他們發現自己手中的存糧並不多,前段時間似乎有人在不經意之間從他們手中買走了很多糧食。
商人們扼腕嘆息的時候,卻也無可奈何,旱災這種事情誰能預料到呢?很快,更糟糕的情況出現了,以孟氏商行為首的一批糧行竟然全都以平價賣糧,而且數量充足,汴京的糧食價格立即開始回落。
商人們在孟氏糧行充足的供應下最終妥協了,如果是尋常商家,可能會被人尋釁滋事,甚至是報復。可是孟氏糧行的背後是威遠候府啊,試問誰敢太歲頭上動土?
汴京的糧食價格開始回落到了正常水平,比原來略微高一些是必然的,不過至少在百姓可承受的範圍以內。
老百姓們對孟氏糧行以及威遠候林昭感恩戴德,汴京城裡溢美之詞不絕於耳。皇帝趙頊對此也頗為讚許,在汴京糧價居高不下的時候,林昭主動提出,自家有存貨,願意低價出售,調節市場。
對於這樣貼心的臣子,趙頊自然是十分滿意。想要加以賞賜的時候,林昭卻已經去了應天府,最近他為疏浚運河的事情忙碌不已。
臣子用命自然是好事,可趙頊心裡依舊很難受。天還是沒有下雨,難道老天爺當真這麼不給自己面子?真心要為難自己嗎?
旱災加劇之後,傳言也越發的多了,在信奉天人感應的年代裡,旱情已經不只是天災的事情了。
有人說這是天降異像,必定有更大的災禍發生。果不其然,伴隨著旱災的加劇,蝗災也隨之產生,北方多地出現的赤地千里的狀況。
終於,開始有人指責,這是朝廷執政有失,甚至有人直接表示,這是皇帝無道的表現,因此上天才降下災禍表示懲戒。
這一套在古代社會是很流行的,趙頊聽到之後頓時壓力山大,汗流浹背。想要追究責任?根本沒有可能,傳言已經越來越多,他追究哪一個?這個時候稍有處理不慎,反而會引起更為嚴重的後果。
趙頊這次是真的有些慌了,即位以來第一次危機出現了。古往今來的帝王都擔心旱災,大旱之年容易生民變,按照這個節奏,大宋朝目前已經有這樣的苗頭了。如果天不下雨,有的皇帝迫不得已,甚至會下罪己詔什麼的,趙頊一時間六神無主,竟不知該如何才好!
很快,開始有言官上書表示,一切都是王安石的錯,都是因為王安石變法,倒行逆施,惹得天怒人怨,上天才會降下災禍。
有第一個人這麼說之後,朝堂上頓時一片譁然。舊黨的官員們立即動作了,這不是打擊變法,打擊新黨的絕好理由嗎?
新黨堅守常平倉,不願意開倉救災的事情也開始為人所詬病,雖說這是趙頊的意思,可是沒有人責怪皇帝,全都成為王安石的罪名。
有民間士紳也上書表示,變法執行之後,他們越發的貧苦,生活無以為繼。一時間,旱災籠罩下的大宋王朝掀起了一股反變法,打擊王安石的風潮。
規模之大,讓趙頊開始有些坐不住了。
這裡面固然有舊黨推波助瀾,抑或是有人主導的因素,可現在終究擺在,這次是眾怒了。又有旱災這樣的嚴重的狀況在,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