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〇二章 文彥博教子,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韓琦的下場,文彥博多少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覺,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輪到自己。不過情況應該比韓琦好一些吧!
雖說同為宰輔,可韓琦本身更懂得經營,為了支援趙宗實登上皇位,韓琦拉攏的人也不在少數,是一股很強大的政治力量。加之英宗朝的殊榮,使得韓琦的影響力首屈一指,那麼危險程度自然也就最高了。
相對來說,自己更低調一些,自從英宗朝開始地位和影響就開始有所下降,在朝中的影響力絕對比不上韓相公。而且韓相公的受寵程度也是最高的,從他開刀,便可起到真正的威脅作用,從而做到殺雞儆猴。
沒錯,趙頊應該不會大開殺戒的,至少短時間內不會。韓琦這裡是一個警示,只要大家聽話,趙頊會給彼此都留點體面的。
再者,自己可不像韓琦那麼囂張。博州的事情如果韓琦主動一點服軟,說不定就不會這麼嚴重,到底是他那個侄子太不成器,又正好遇到了林昭這等狠角色,不出事才怪。由此可見,子侄的教育還是很重要的。
好在自己的幾個兒子都還不錯,考中進士的,進入太學的好幾個,餘下也都潛心讀書,別多不說,道德操守那是沒的說,不至於像是韓俊那般不成器。尤其是六子文及甫,是文家最希望的好苗子,文彥博一點也不掩飾自己對他的偏愛,以及特別的期望。
故而一直留在身邊,讓其悉心讀書,比如這次來大名府,同時讓其隨行的。人還年輕,好好讀書,沉澱姓子沒有壞處。文彥博不想讓這個兒子與紈絝子弟們混在一起,沾染上那些不好的習氣,也不希望兒子過早的入仕,好苗子卻也容易夭折。
索姓在身邊多留紀念,讓他好好學,無論是學問還是見識,尤其是為官處事之道都有長進之後再說!正是因為文彥博這樣的特別的關照,悉心教導,使得文及甫越發的優秀。才會有二十八歲以吏部員外郎身份出知陝州,一時間名動天下,甚至還引發了一場朝堂風波。當然了,二十八歲似乎還是很年輕啊……
並非人年輕就不能入仕,人家林侍郎不就是個顯著的例外嗎?一點也沒有看錯,熙寧元年初次接觸道林昭的時候,文相公就發覺此子非同一般,前途光明。尤其是身上還有諸多的閃光點,正是因此,文彥博才特意讓兒子與林昭多接觸的。
而今的事實證明自己當初的決定沒錯,林昭的表現比想象的還要優秀,在河北路弄出的動靜,足以讓整個大宋朝為之動盪。
他也正是變數的存數!
韓琦會不會就這樣灰溜溜地走了?會不會在臨走的時候給林昭反戈一擊呢?他們在河北路會不會還有一番鬧騰?
文相公不想參與其中,有些事情還是置身事外比較好。不過文彥博心中隱約有種期待,看看林昭到底如何應對?能讓老同事,老對手的韓相公吃癟,林昭的本事可是不小,甚至還在自己之上。
當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啊!
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文彥博才略微延遲了行程了,當然了拖延時間太長也不行,那樣可就是懈怠了。再者,河北路的事情千頭萬緒,治河與防禦遼國這兩個問題便十分緊迫,故而也不能太過分。
大名府還是一片平靜,文彥博有些疑惑,韓琦幾時變得這般願鬥服輸?難道他是束手無策?如此局面有些奇怪啊!
文相公連連搖頭,讓同車的文及甫很是疑惑,問道:“父親,你是在思索何事?可是大名府的局勢?”
“是啊,很奇怪啊,難不成我預料錯了?”
“哪裡錯了?”文及甫道:“林昭沒有等父親便開始治河,雖說有些不妥當,卻也是為了趕時間,抓機會……”
文彥博無奈笑道:“你想哪裡去了,這件事林昭做得對,無論怎樣,為父都不會有想法的。治河乃國之大事,豈能因為一兩個人的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