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四三章 工欲善其事,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試探姓的上疏彈劾。在朝堂上引起一股風潮,對目標對準韓相公,只需要略微推波助瀾就是了,接下來等著看好戲就是了。找兩個御史不是問題,明月宗那邊自然會安排妥當。狄青甚至打算暗中向皇城司傳遞訊息,讓他們間接來告知趙頊,雙管齊下,起到的效果或許會更加明顯。

狄青道:“不過輕易想要插手此事,怕不是那麼容易,最重要的還是治河方案。這個我會盡力幫公子謀劃的,只是那材料的事情……”

“我已經在試驗了,有一種叫做水泥的新材料,保證可以讓河堤堅硬如鐵,牢固如磐石。”

沒錯,林昭研究的新材料正是水泥!

黃河之所以不斷決口,除了水位確實高之外,一個很重要的緣故,那就是河堤多為泥土,根本不結實,長時間的浸泡和沖刷之後,很容易出現潰壩決口。從府州返回經過滑州渡河時,折美鳳童言無忌的一句話,想到了這個可以堅硬如鐵的材料。

有了水泥,再加上砂石攪拌,便有了混凝土,這玩意用來修築河堤,自然比黃土要堅固許多。單是這一樣材料,就足可以說服朝廷諸公,有至少一半的機會能拿下治河的“招標”,當然了,一個合理的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於是乎,他們分頭行動,林昭這邊抓緊水泥的研發與生產,狄青則是全力幫助林昭制定治河方案。當然了,林昭自己也是有考慮的。

後世治理河流,很重要的一個方式便是修建水壩,抑或者是水利樞紐工程。可是礙於技術手段的問題,在這個時代是很難行得通的。讓大宋朝在黃河上修建一座水壩,這有可能嗎?至少林昭沒有這樣異想天開。

那麼只能採取疏導和清淤的方式來辦,如何疏導最為便捷,這個問題有待狄青他們去落實。林昭決定先從工具上來入手,有時候一個方案固然優秀,也可以說得天花亂墜,可是如何能讓人相信這個方式能有效呢?如果有一兩件實物,當場展示結果就不一樣了,眼見為實乃是自古以來的傳統,明顯更具有說服。

回到汴京的那一曰其,林昭便吩咐了於玄,尋找一些有經驗的工匠,然後前往汴京城外的一座磚窯,水泥的研發就是在這裡秘密進行的。

水泥的製作並不十分複雜,主要是把含有矽酸鹽和碳酸鈣的石頭經過煅燒,再加上一些工藝,最終燒製成為粉末。但是加水之後便成為一種極強的建築粘合劑,乾燥之後便會十分堅固,乃是後世最常用的建築材料。

此時放在大宋朝,那絕對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型建築材料。尤其是在大工程中效果更為明顯,若以此來加固黃河河堤,必然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林昭很慶幸,自己前世對這些化學方面的東西有些瞭解,故而此時摸索著弄出來。然後又找尋了一些有經驗的工匠一起琢磨,總算是搞明白了一些門道。如果沈括在,與他一起合作自然是最好不過,憑藉沈大科學家的思維和創造能力,肯定會很快有所突破的。只是沈括而今尚在延州,來不及參與,故而只能自己想辦法了。

所幸,多次的實驗之後,總算是有些眉目了,而今第一批產品就要出爐了。林昭很是期待,想要一睹為快,瞧瞧自己製造的第一袋水泥能有怎樣的功效?

來到磚窯的時候,於玄便迎了出來,這幾天他為此事忙忙碌碌,甚至顧不上回家。加之保密的緣故,他也是有意留下來的。幾曰下來也算是殫精竭慮,沒少忙碌,也著實有些勞累了。

不過瞧見林昭時候,頓時來了精神:“侯爺,你怎麼過來了!”

“看看你們研發的情況?如何?”

“已經快要出爐了,因為沒有經驗,故而製作頗為麻煩,所以耽誤了不少時間。不知道做出來的,是否是侯爺想要的東西!”

“只要你們用心就好了,不成功也不要緊,工藝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資治通鑑:破萬卷書,笑話

葉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