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四〇章 婚禮進行時,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威遠伯府此刻正賓客雲集,林昭本身的地位和名氣都很高,他成婚賀客能少嗎?尤其是太皇太后賜婚,就更加不同凡響了,不管是衝著誰的面子,都要來賀喜一番。
諸如趙拚、司馬光、韓絳等重臣都表示祝賀,集賢殿大學士宰相曾公亮本來不與林昭並無交集,結果刑場一面之緣之後,也派人前來祝賀。
汴京各部司凡是與林昭有過往來合作的官員也都來了。比如鴻臚寺,林昭好歹是做過鴻臚寺主簿的,何況崇義公柴嘯更是鴻臚寺主事,不管是出自於哪方面的原因都是要來道賀的。甚至有遼國使臣前來賀喜宋朝皇帝正旦,聽聞林昭成婚,也表示祝賀。
再比如而今的禮部侍郎張宗益,他本來只是個不起眼的禮部郎中,按照正常的情況,這輩子仕途上已經不會有什麼起色了。再熬上幾年可能就此止步,等到榮休那一曰了。
幸運的是,熙寧元年他奉命出使遼國,他是使團名義上的正使,在遼國的變現卻著實一般。副使林昭的表現著實精彩,有禮有節扞衛了大宋朝的尊嚴,破獲了遼國境內的一場叛亂,宋遼的緊張局勢得以消弭,遼國君臣也對林昭感激不已。
張宗益也跟著沾光不少,正是靠著這一樁功績,而今已經當上了禮部侍郎。而禮部尚書已經年屆七十,老邁不堪,過不了多久就會致仕。張宗益無疑是尚書一職強有力的競爭者,仕途上的前景更是一片光明。
像張宗益這等官員,沒有翰林的資歷,宣麻拜相是不可能的,能為六部尚書已經是莫大的榮幸。故而張宗益本人對林昭是相當的感激,林昭成婚他自然是要來道賀的。
曾鞏也來了,一方面是曾與林昭一道出使,有並肩作戰之誼。再者,便是奉老師歐陽修之命前來道賀,同時還代表歐陽修送上了一份賀禮。乃是歐陽修親筆所書的佳偶天成,百年好合。
歐陽公的書法沒的說,在文壇的地位更是首屈一指,如此輕而易舉地便贏得了在場文士的嚮往。婚禮已經不純粹是婚禮了,儼然有成為一場文壇盛會的趨勢。不過氣氛因此更加熱烈,更加熱鬧卻是一點不假。
另外大理寺的官員也都來了,畢竟林昭名義上有個大理寺少卿的官職,同一個衙門自然有同僚之誼,前來道賀是理所應當的。除了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還有更現實的原因。
林昭一案,讓主審的御史臺和刑部顏面大失。太皇太后刑場斥責,李翰和汪東鑑被貶嶺南,御史臺和刑部一時間都抬不起頭來。無緣無故被迫迴避的大理寺什麼都沒做,卻成為最大的贏家。
因為之前有唐介為御史中丞,主管御史臺的緣故,三法司中御史臺的地位相對比較高,大理寺一直不溫不火。這一次就不一樣了,御史臺受到打擊,尤其是冤案背後的主謀竟然是侍御史呂和卿,更加的罪大惡極。御史臺內部已經是人人自危,哪裡還敢隨便再彈劾其他人?聲勢已經大不如前,刑部也因此受到牽連。如此時機,無疑是大理寺崛起的好機會。
而這一切都得益於林昭,至少是因林昭而起,大理寺上下多少有些感激,前來捧場也是應該的。
曹國舅尚在病重,並未親自到來,不過曹家上下的親友倒是來了不少,可謂是給足了面子。與曹建關係良好的官員或是名人也都應邀前來。
比如潘家,開國大將潘美的後人。北宋開國名將中意潘美和曹彬最為出名,影響最大。曹家近些年因為出了一位皇后,目前的聲勢更為浩大,相對來說潘家的名聲就弱一些,卻不代表潘家的實力就差多少。
這些將門世家在軍中的影響依舊很大,絕對不可小覷。潘家之所以前來出席林昭的婚禮,除了曹家這邊的緣故之外,和柴家也是有關聯的。
陳橋兵變當夜,趙匡胤率領大軍進入後周宮廷,當時後周世宗柴榮的次子尚在襁褓之中。當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