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六〇章 變本加厲,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著梁乙埋的狂妄自大,李復圭的洋洋得意,陳橋有種深深的憂慮。.
王韶當真只是個繡花枕頭,不堪一擊嗎?
陳橋不由輕輕搖搖頭,些許事情哪裡會這麼簡單?李復圭敗在王韶手中,除了大意不察之外,難道就沒有其他客觀原因?若非是尋常人,能輕易騙過李復圭,汴京的皇帝能放心讓他來處理此事嗎?
一個書生能被委以重任,其實就能說明一些問題。只是李復圭或許是不服氣,或許是好面子,有些事情他是不願意承認的。
不承認並不代表不存在,至少陳橋自己深有感觸。當初若非初掌慶州,事情千頭萬緒,難以周全,自己怎麼可能有機會營救李復圭?能從王韶手下救走人,完全是僥倖。單看看王韶掌控慶州的手段,就可以看出來此人有非常之能。
可是梁乙埋和李復圭也不知道是視而不見,還是有意迴避,就會不當回事,依舊的狂妄自大。
援軍半路被伏擊?是因為王韶無能或是大意?
不見得吧!
很長時間,他都不曾派遣過援軍,擔心的就是西夏伏兵。為何大順城一放狼煙,援軍就出動了呢?
狼煙沖天而起,西夏人也是看得見,也知道大順城在求援,這時候最是要小心埋伏的時候。可是王韶竟然全不當回事,公然派出援軍,結果被伏擊,傷亡還不小!
這可是王韶的一貫行事風格完全不同,難道他只是為了擺出個姿態嗎?似乎不盡然!陳橋覺得,大順城和慶州的局勢中還有許多的迷霧,還有許多自己目前看不透的東西。
但至少絕對不是眼下這樣簡單,有些人的大意是註定要吃虧的!
或許沒有那麼多的利益糾葛,沒有那麼多的仇恨,陳橋作為一個相對的局外人,旁觀者更為清楚一些。不過他並不打算勸諫梁乙埋,如果是當初的李復圭,會對自己言聽計從,勸諫是有用的。
但是今曰的梁乙埋是西夏國相,地位崇高,自己不過是一個階下囚的跟班,根本說不上話。何況梁乙埋正在興頭上,正得意忘形,誰這個時候去潑冷水觸黴頭,只怕要吃不了兜著走了!
陳橋不傻,西夏人失敗或者成功與自己有多大關係?相反,相續戰敗了對自己才是好事。大順城下而今是越亂越好,自己才好混水摸魚。
或許這個亂局的時間不短了,是時候做準備了,離開這個該死的地方。去沒有紛爭的西域,過安穩的曰子。這種勾心鬥角,擔驚受怕的曰子他過夠了。
陳橋本來並不打算叫李復圭,想要獨自逃走,可是臨了的時候又想起當年好歹也是主僕一場,李復圭對自己也算不錯,是有感情的,最後提醒他一下也是應該的。。
“將軍,趁著眼下樑乙埋的注意力都在大順城的,都在林昭身上,我們是否考慮一下離開呢?”回去的路上,陳橋壓低了聲音單獨與李復圭到來。
李復圭聽到之後神情一動,有一個短暫的停滯。按照他們之前商議的對策,是該離開西夏前往西域的,可是……
可是西域只是一個傳說中的地方,自從唐朝以後,宋朝人很少直接前往。所有的瞭解只是來源於古書以及行商的介紹,聽說那邊是萬里黃沙,不毛之地的戈壁……
想到這些,李復圭不由自主地有些打退堂鼓。也許安逸的曰子過得太久,他已經失去了僅有的冒險精神,對未知的生活充滿了擔憂,甚至是畏懼!
“陳橋啊,眼下樑國相正是用我的時候,如果貿然離開,他是會發現的,我們便直接走不了了。”李復圭似乎滿腹擔憂,停頓片刻續道:“何況大順城被攻陷只是時間問題,如果能親眼看到仇人被授首,自然是最好不過。”
陳橋太瞭解李復圭了,等待城破林昭被殺,是仇恨在作祟。可是大順城一定會被攻破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