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四五章 林指揮使,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吸取了唐末五代軍方將領**反叛的教訓,宋朝在軍事制度方面,十分謹慎。調兵、領兵的權力被分割的七零八落之外,駐軍也有很大調整。
當然,對的地方還是要一如既往的堅持。唐朝前期採用府兵制,全國有一半以上的府兵在關中,拱衛京畿。宋朝也是如此,重點都是強幹弱枝。
宋朝的軍隊有禁軍和廂軍的區別,禁軍的戰鬥力和人數都首屈一指。而大批的禁軍主要駐守汴京附近,拱衛都城,稱之為京營禁軍。雖說禁軍還有別的部分,可時間一長,在人們的習慣中禁軍代指的就是京營禁軍。
其兵力數量可能已經到全[***]隊的一半以上。如此一來,不管是哪裡發生叛亂,能夠調動的兵力不會太多,可以保證朝廷平叛之時在兵力上的絕對優勢。
對於古代的封建王朝而言,帝國的都城永遠都是最重要的地方。
而且禁軍士兵的選拔也更為嚴格,身體素質更好,戰鬥力也因此很強大。地方上則主要是廂軍,實力較之禁軍差了許多。
只是,京營禁軍就一定是大宋朝最強的精銳嗎?
也許建國之初確實如此,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百年時間過去了,禁軍已經不復當年。
沒有太多的戰事,禁軍得不得鍛鍊,雖然士兵的人數在不斷增加,可戰鬥力卻不如往昔。北宋採用的是募兵制,可實際上卻是養兵制。哪裡一旦發生了災荒,便立即前去徵兵。北宋的皇帝們堅信一點,只有造反的流民,沒有叛亂計程車兵。
如此一來,軍隊的人數在不斷膨脹,可是士兵的素質卻參差不齊,其中更是不乏濫竽充數者,整體素質下降幾乎是必然的。
加之是太平盛世,時間長了就會有糜爛之事,禁軍也無法避免,而今其中已經有很嚴重的問題。除了殿前司之外,其他的京營禁軍也越發的廢弛,戰鬥力和秩序都大不如往昔。雖說仁宗朝,文彥博曾經提議精簡禁軍,可效果卻十分有效。
如此情況下,如果從戰鬥力的角度來講,當前大宋朝最強的精銳部隊應該是西軍才對。
其實所謂西軍本該也是禁軍的一部分,北宋禁軍主要有三部分組成,拱衛京畿的京營,河北路防禦遼國的河北軍,陝西路防禦西夏的西軍。
西軍所在的陝西路地處西北,自古以來就民風彪悍。自從秦朝時起,赳赳老秦的精神風骨就一直傳承下來。西北漢子身體強壯,多有虎狼勇士,底子很不錯。加之西北之地尚武精神也更加濃厚,重文輕武在這裡表現的可能不是很強烈,故而兵卒的基礎更好一些。
西軍從根本上已經有較大的優越姓了,不過一直軍隊的強大絕對不是先天的,後天因素才是關鍵。
最為重要的是,這幾十上百年,他們幾乎一直在打仗。西北就是個混亂之地,遊牧與農耕的交界處,戰爭必然多發。北宋建立,尤其是西夏反叛之後,打仗已經是家常便飯。平均每隔一段時間,西夏就會蠢蠢欲動,邊疆或大或小就會有戰事發生。
彪悍的將士們在一次次的戰鬥中不斷積累經驗,戰鬥力也不斷提高。經歷過戰火洗禮的軍隊,光是精神風貌都大一不用。
西軍能苦鬥,敢犧牲,已經是天下聞名,陝西四路從大範老子範雍開始經營起,強兵之名,已垂近百年。西軍除四路正軍,其他不管蕃兵,強壯,弓箭社,與西夏,青唐諸羌糾纏百年,是一支敢於深入瀚海戈壁千餘里做野戰,為大宋開疆拓土的軍隊!
陝西諸路,一家數代都為西軍效力,男子活不過三十,一堆寡婦同處而居的景象,比比皆是。可以說是西北男兒用鮮血和姓命打造出了一支精銳部隊。
因為一直持續作戰,訓練也不曾間斷,這種強大的戰鬥力一直得以保持。而今西軍士兵儼然是職業軍人一般,在大宋軍隊中絕對的首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