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〇九章 忠義第一狄漢臣,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殿下就不必問了吧!”鐵面宗主輕輕搖搖頭,彷彿是往事不堪回首,根本不願意提起。.
按理說林昭不該勉強他的,但是作為手下第一號人物,連他的身份和過往都不知曉,似乎也說不過去。所以,有些事必須要問,
“至少讓我知道你是誰,抑或者可否讓我看看面具下的臉!”林昭言辭懇切,當真想要知道鐵面宗主的身份。
“我……我……”鐵面宗主欲言又止,卻始終張不開口。
蔣雷霆和李承看在眼裡,難免有些不忍,他們太理解鐵面宗主的心情了。也許那張面具已經成為他們的習慣,至於他的真容已經徹底留在了二十多年前……
林昭輕聲道:“我能拿下你的面具看一眼嗎?”
鐵面宗主沉默了許久,沒有說話,算是預設了。林昭這才伸手,輕輕取下那張鐵製的面具,隨後一張臉露了出來。
這是一張俊朗的面孔,雖說額上已經有了些許皺紋,兩鬢的頭髮已經開始發白,至少已經有五六十歲了。但是眉清目秀,鼻樑挺起,一雙眼睛英氣逼人,看得出來,年輕的時候一定是個少有的美男子。即便是現在,也能秒殺不少的翩翩公子。
沒想到鐵面宗主竟然這樣帥氣,不過林昭也注意到他的臉側竟然有黑色的痕跡,刺字——湊近了林昭才看清楚,確實是刺字。
這麼說,他是出身軍中的?林昭知道,大宋朝的軍隊曾經有在臉上和額頭刺字的習慣,不過仁宗朝開始便逐漸廢除,何以他……莫非是賊配軍?也就時候《水滸》中經常提到的刺配充軍?想來這也是他帶著面君的原因之一。
他的身份?林昭腦海中陡然間多了許多的問號。
“不知先生如何稱呼?”林昭輕聲詢問。
鐵面宗主沉默了許久,突然俯身跪地道:“臣狄青參見殿下!”
狄青?狄漢臣?武襄公?林昭震驚不已,喃喃道:“你是……你是狄青……”
林昭著實有些難以置信,狄青,字漢臣,北宋汾州西河人,面有刺字,善騎射,人稱“面涅將軍”。出身貧寒,仁宗寶元元年為延州指揮使,勇而善謀,在宋夏戰爭中,他每戰披頭散髮,戴銅面具,衝鋒陷陣,立下了累累戰功。名鎮西北,赫赫戰功更是名垂青史。
兩宋三百年裡,能為後世津津樂道,推崇備至的名將除了岳飛,便是狄青了。當時狄青與朝廷中尹洙、范仲淹等重臣都與他的關係不俗。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節讀書,精通兵法,以功升樞密副使。
後來,儂智高在南方叛亂,大軍平叛不力,反有愈演愈烈的態勢。狄青臨危受命,夜襲崑崙關,平定叛亂。論功行賞,從而當上樞密使,坐上了大宋軍方第一把交椅。在重文輕武的宋代,狄青以一介武人的身份當上了樞相,乃是絕無僅有的殊榮。
可也正因為如此,卻引來了諸多的非議和反對。御史中丞王舉正就認為,狄青出身行伍而位至執政,“本朝所無,恐四方輕朝廷”。右司諫賈黯上書皇帝,論奏狄青升官有四不可,御史韓贄等人亦皆附和。從此之後,百官紛紛上書**,令狄青的處境十分尷尬。
後來甚至還有人將汴京大雨引發的水災說成是狄青的罪過,甚至還有人誣陷狄青家的狗長了角,言下之意便是狄青有不臣之心。嘉佑元年正月,仁宗生了一場病,後來慢慢康復,如制誥劉敞上書說:“天下有大憂者,又有大可疑者,今上體平復,大優者去矣,而大疑者尚存”,竟把狄青樹為朝廷最大的威脅。
嘉佑元年八月,僅作了四年樞密使的狄青終於被罷官,但因無過,被加宰相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民間稱“從士兵到元帥、從布衣到宰相”,出知陳州,離開了汴京。
到陳州之後,朝廷仍不放心,每半個月就遣中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