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一五章 討價還價,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嚴肅,聽到拓跋石的稟報之後,臉上不禁多了些許的怒意。
拓跋石大氣都不敢出,不過有些事情還是要如實稟報的,只得點頭道:“太后,宋使林昭當真很過分。”
“張口就要綏州,真虧他說的出來!”梁太后似乎一被林昭的大口氣所震驚,心裡很不痛快。
夾在中間為難的自然就是拓跋石了,林昭態度強硬,他能怎麼樣?本來梁太后讓他趁機提出,西夏要回整個綏州的事情。卻沒想到林昭先開口了,也算是捷足先登,把他憋回來不說,西夏的處境也因此變得十分被動,自己在談判桌上也的會十分難做。
“他說是國相之言,要禮尚往來,贈送綏州的。還說國相在宋期間花費不少,需要我們承擔,費用則有三年的歲賜那麼多。”拓跋石小心翼翼,雖然知道梁太后不滿,可是宋朝使臣的要求還是得一一道來。
“有意思,當真是有意思,沒想到他會獅子大張口啊!”梁太后有些無奈,整個綏州自然是不能給的,宋朝人也很清楚這一點,既然他們願意和談,願意用梁乙埋交換,就絕對不會提出這等無禮的要求,所以這不是重點,也並非真實意圖。
梁太后很聰慧,很快就判斷出林昭的目的,無非就是恫嚇,增加點氣勢嘛!也罷,也許是經歷了綏州之亂,拓跋石最近變得唯唯諾諾,已然沒有之前的豪氣,在氣場方面不如林昭也屬於正常。至於真正的目的,林昭不會平白無故提到歲賜的,也就是說宋朝這次要在歲賜上打主意?
西夏本身很落後,百姓生活主要是遊牧為主,農業與手工業很不發達,故而方面的狀況著實算不上好。因此從宋朝方面獲得經濟利益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榷場也因此變得十分重要。
西夏人將他們出產的牛羊,皮革等,以及西夏特有的青鹽販賣給宋朝人,從而獲取經濟利益,換取一些生活用品。西夏對於榷場可以說已經處於一種依賴的狀況,上一次因為與宋朝敵對,榷場關閉許久。
到最後,實在是撐不住了,梁太后才向宋朝服軟稱臣的。結果時間不長,兩國又起了衝突,雖說是李復圭挑起的戰事,有錯在先,可是西夏人也不見得多佔理。說到底,還是他們資質及咎由自取!
說實話,梁太后也不希望戰事繼續,畢竟這樣下去對西夏是沒有好處的。眼下國內已經是怨聲載道了,可是有什麼辦法呢?吃了這麼大的虧,豈能輕易嚥下這口氣?再者,就這麼灰溜溜的戰敗了,西夏國內還不知道有多少人等著看笑話,對她們本身的地位也有著莫大的影響,怎麼能善罷甘休呢?
好在還有一點支撐,以往每年宋朝給西夏的歲賜不少,實際上和遼國的歲幣沒有什麼區別。只是西夏稱臣,在地位上略微低一些,只是名義上吃虧而已。實際上得到的好處不少,大宋王朝相當於是花錢買和平。
這筆歲賜對於西夏而言是一筆不少的經濟收益,也正是因此,才使得她有堅持的底氣。可是現在,林昭似乎看準了這一點,直接考慮在歲賜上動手。三年……哪怕只是三年,對於宋朝而言,或許省不下多少錢財,可是對西夏而言,可是少了一大筆的收入,以後的曰子將會更加難過。
梁太后輕輕搖頭,看來以前當真是小瞧了林昭,這廝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抓住了人的命脈。
當真是麻煩啊!
“你且應付著點他,綏州的事情上絕對不可以讓步,至於歲賜的事情你可以和他周旋,不過要等他自己講出來,然後再和他討價還價,切記不可表現的太過主動。同時自己也要強勢一下,不要被他一個毛頭小子給震住了。”梁太后沉思了許久,對拓跋石一番叮囑。
“是!”拓跋石點頭答應,面對林昭咄咄逼人的氣勢,他本身並不害怕,可是應付起來難免有些麻煩。尤其是涉及到一些比較敏感的問題,先請示一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