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八二章 欲與同行,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隨口問了一句嗎?何至於如此?也不知道是他演技高超,還是年紀老邁,當真不知道此種的厲害關係。

李東林是個讀書人,智謀和人情世故似乎也很是不錯,瞬間便明白了大概。知道老僕講錯了話,引起了官軍懷疑,故而急忙辯解道:“將軍莫要誤會,根叔也是著急才胡言亂語的。他年紀大了,不懂規矩,無心之失說錯了話,還請將軍見諒!”

當真只是說錯了話嗎?林昭輕輕搖頭道:“少東主,看得出來這位老漢地位不低,你父親派他隨你出來幫忙的,豈能是隨便指派個人?適才老漢對答如流,也不像是個糊塗之人,怎麼突然之間就犯糊塗了呢?”

林昭這會確實是滿心疑惑,越發覺得這主僕二人,以及整個商隊都是那麼的古怪。一旁的劉昌祚似乎也察覺到了異常,搖頭道:“而今與西夏戰事尚未停歇,莫非是西夏派來的戰殲細?”

“將軍明鑑!”李東林顯然是有些著急了,似乎沒想到一句話說錯引發瞭如此大的誤會,甚至被上升到了西夏殲細的地步,這可是誅心之言啊!故而急忙解釋道:“將軍莫要誤會,根叔只是善於珠寶玉器的鑑別,並非老於世故之人,否則剛才也不會那般輕率詢問獎將軍!”

如此反向思維的解釋似乎也說得過去,當真是有智慧,熟練人情世故之人,斷然不會那樣貿然詢問。尤其是涉及到了的軍事機密,完全就是給自己找不痛快。

只是事情當真如此簡單嗎?林昭心中依舊有些疑惑,目光嚴峻盯著兩人道:“你們究竟是什麼?到底要去哪裡?我敢肯定,你們的目標不是延州府,更不是河東……”

西北商人主要的活動西域就在黃河以西的關中、關北之地,以西到河湟與河西之地。即便是有什麼珍寶,想要賣個好價錢,那更應該去長安,抑或是汴京才是。尤其是提及去大名府,走這條路似乎很不方便,從汴京沿著大河前往不是很好嗎?

要知道,黃河改道之後,是流經大名府的。他們何以要捨近求遠,舍易求難呢?這其中就沒有古怪嗎?林昭有所疑惑也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既然遇到了,那就要打破砂鍋問到底!事關重大,不敢有絲毫疏忽大意。

老者是有些呆了,他完全沒有預料到這位看起來很和善的年輕軍官會是如此態度,甚至搞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故而無法回應。當然了,或許不知所措,或許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李東林是個明白人,他是看出來了,今曰要是說不出個所以然,是走不了的,甚至還會有危險。於是乎,神情之中不由自主地便有些糾結。在林昭看來,越是糾結,就越是意味著可能會有貓膩……

在林昭迫人的目光逼迫和等待下,李東林猶豫了許久,沉聲道:“沒錯,我們不是去河東,而是要經延州去綏州!”

綏州?西夏?

一旁的劉昌祚頓時身形一動,顯然是有些憤怒了。正是兩國交戰的時候,好好的去西夏做什麼?難不成真被林昭說中了,是西夏殲細不成?

“兩位將軍切莫誤會,我等與西夏並無關係,去綏州也只是做生意!”李東林急忙解釋道:“我們這些西北商人做生意本來就是各地跑,吐蕃、回鶻、大宋、西夏也不例外,以前有榷場在,和西夏人做生意乃是正常……

而今是兩國交戰之際,按理說不該……只是這些玉器和寶石嗎乃是有西夏人訂購的,指定要我們送去綏州的,所以……”

這就對了,既然是帶著價值連城的寶物,正經的走官道雖然耗費時間更長卻能更為安全一些。說白了,他們走小路和**沒有什麼區別,為的就是避開官府,只是到終究還是避無可避……

李東林說完之後沉默不語,彷彿是在等待最終的判決一般。劉昌祚也欲言又止,顯然是在等待林侍郎的判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資治通鑑:破萬卷書,笑話

葉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