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一八章 話不投機半句多,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有種不好的預感。

鄭俠猶豫道:“好吧,是關於新法的,我在光州這幾年也看到了不少。新法的執行並不盡如人意,王相公變法的目的本是要實現富國強兵,打擊豪強,防止兼併。可實際上,執行並不徹底,繁重的賦稅全都轉嫁到了小商販和尋常百姓身上,他們如何能承擔得起?因此生活困頓的人不在少數。

青苗法要求官府在青黃不接時借貸糧谷與民渡荒,這本是好的,但收息卻高達十中取二,有些地方甚至還有二中取一的,我曾親眼見過,有的官員為了完成朝廷的任務,強行攤派,以至於到了實不出本,勒民出息的地步。朝廷讓上等戶擔保,互幫互助本是好事,可是高息之下,尋常百姓借貸哪能儘快還清?官府為了收回本息,只能從上等戶手中巧取豪奪。光州一帶,因此而家破人亡的上等戶不在少數,鄉間士紳少了許多,遠不如往曰富庶。

保甲法旨在強兵結果,可州縣之中民二丁抽一,教以戰陣,每五天一練,農人困其財力,奪其農時,如何事生產?再加上其他的賦稅借貸,根本無法承受。甚至已然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

看得出來,鄭俠是個務實的好人。本來他對王安石的變法確實抱有很大期望,可是當他在地方上親眼目睹之後,才發現新法有許多的弊端。這一點,他和林昭完全是一樣的。

這種情況下,他確實很為難,一方面王安石對他有知遇之恩,按理說他應該知恩圖報的。可是他是個讀書人,也是大宋朝的官員,自小讀聖賢之書,教會他要講真話。忠君與報恩終究兩難全。思來想去,他回汴京,就是想要面見王安石,將所見所聞轉達給他,希望對王相公有個提醒和勸諫。

只是沒想到今曰先遇到了王雱和呂惠卿,這番話他本不想說的,只是他並不是個善於掩藏作偽之人。再者,王雱乃是王安石之子,呂惠卿是王安石頭號幫手,黎東美是其門客,相信他們會轉達給王相公的。所以,有些話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他是痛快了,可是有人不痛快了。

呂惠卿的臉色逐漸陰沉下來,從那會開始他便察覺到了不對,沒想到鄭俠竟然是存了這樣的心思。早知道今曰就不邀請他了,而今這般好生尷尬,呂惠卿隱約有些後悔。轉念一想,此人是否可以利用一下呢,對於變法認知最清楚的應該就是他了。只是對待的心態和目的上,他與鄭俠完全不同……一瞬間,呂惠卿的思緒飄的很遠。

黎東美則是驚訝與不解,好好的鄭俠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這人是不是腦子有毛病?報忘恩負義也就罷了,怎麼如此好機會好不知道珍惜了呢?得罪了王相公,以後還有什麼可混的?

最惱怒自然是王雱,他沒想到自家竟然又養了一個白眼狼。當初林昭也是如此,最後突然跳出來反對青苗法。而今鄭俠更狠,幾乎是全盤否定新法,當真是厲害啊!一時間,王雱這心裡當真是五味雜陳,相當的不是滋味。

“元澤……”

“夠了!”鄭俠剛要說話,便被王雱打斷了:“話不投機半句多,介夫,你回去再好好想想吧,好自為之!”

“是,在下告辭了!”鄭俠已然料到可能會有這樣的結果,轉身便離開了。

一場宴會也就這麼不歡而散了,眾人見狀也紛紛告辭,隨後湖邊便只有王雱和呂惠卿二人了。

“白眼狼,又是一個白眼狼!”王雱忍了許久,終於忍不住了。

呂惠卿心中一聲冷笑,不動聲色道:“算了,人各有志,元澤不必介懷!”

“哼,豈能就這麼便宜了他們?”王雱怒由心生,說道:“西北的事情馬上著手,先讓林昭喝一壺再說。至於鄭俠,等著瞧!”

西北的事情王雱不知道,所以自然也無法預料局勢,只能盡力而為之。至於剛剛離去的鄭俠,最後一眼看到背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猿球崛起

濤起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