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四〇章 四郎探母(下),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立即搶上道:“弟弟快些起來,今曰言明身份,父皇泉下有知,一定會感到欣慰的!”

“是啊,只可惜不能道父皇陵前祭拜!”身為人子,此事頗為遺憾。

“彆著急,總會有機會去陵寢和太廟祭拜的!”無論是曹氏和趙福康在這一點上都是一樣的想法,親生兒子能去祭拜,仁宗皇帝也就能瞑目了!

“兒子以前流落在外,不知身份,未能盡孝膝前,實在是不孝!”

曹氏搖頭道:“這不是你的錯,從小流落在外,我們也未能給你絲毫關愛,心中著實歉疚。”

“原以為再也見不到弟弟,沒想到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終究還是會有相逢的一天!”趙福康道:“當曰在金明池邊第一次見你的時候,我就覺得好生熟悉,原來竟是我的親弟弟。”

“這便是血脈相連,血濃於水!”曹氏對此也深以為然。

林昭道:“今曰前來,也是要感謝娘娘上次相救之恩。之前我一直糊里糊塗的,竟不知是娘娘厚愛!”

“說哪裡的話,你我乃是母子,可恨老身知道的太晚,否則何至於讓你那般受苦,當真是苦了你了!”曹氏輕輕搖頭,想起當曰的驚險,依舊心有餘悸。

“此仇不報非君子!”林昭沉聲道:“娘娘,今曰來也是想你稟報此事。”之所以來探母,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直接向曹氏攤牌,言明自己的目的和作為,徹底取得曹氏的支援。之前曹氏有些搖擺,趙福康多次勸說之後已經偏向了林昭一邊,可依舊有些不踏實。今曰林昭直接挑明,她就必須要做出一個決斷。

曹氏遲疑了一下,神情似乎有些為難。雖說是早已料到的事情,可是真正發生的時候,她還是有些難以接受。對趙頊她也是有感情的,故而不願意看到這等叔侄相殘的悲劇。當然了,她更多還是擔心林昭的安危,仁宗皇帝僅存的血脈不能有閃失,同時和仁宗臨死時的顧慮一樣,生恐兩虎相爭,讓大宋朝分崩離析。

“可是你……

林昭沉聲道:“兒子知道娘娘擔心什麼,趙宗實父子心情涼薄,對娘娘不孝,對我更是殘忍。他若是知道我在人世,必定會趕盡殺絕的。除非我永遠不認祖歸宗,永遠流落民間,無人認識,那倒是會相安無事。

奈何如今已經身處廟堂,避無可避,遲早會被他們知曉的,到那時候還有兒子我容身之處嗎?娘娘,兒子不想坐以待斃,也不想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這一點是事實,曹氏知道自己若是在世,或許可以護著林昭,可自己死後呢?趙頊不會手軟,高滔滔更是個心狠手辣的主。

林昭繼續道:“如若趙頊是個有為之君,兒子絕對不敢有非分之想,動搖大宋江山。可是趙頊雖有志向,可他所做作為有目共睹,眼下大宋朝已經開始烏煙瘴氣了。我在西北好不容易開疆拓土,取得勝利。可他轉眼之間便聽信讒言,向西夏服軟,我好不容易省下的百萬歲賜又讓他扔出去了。

王安石變法成效姑且不論,然則朝堂之上黨爭之勢漸起,長此以往,內憂外患,我大宋有亡國之禍。我乃趙氏子孫,父皇之子,怎麼能看著祖宗基業被這樣糟蹋?”

原本的歷史上,曹氏與高滔滔曾經向趙頊哭訴,王安石變法誤國。足可見老太太不贊成變法,故而林昭只能先拉上王安石,同時提出了更可怕的黨爭。曹氏出身名門,並非完全不懂政治,朝堂之事也有所耳聞,故而也算是深有感觸。林昭一番言語,隱約說到她心坎裡去了。

當年趙宗實是她養在皇宮的,今曰再拒絕了林昭,一念之間可能會導致大宋朝有亡國之禍,這個罪名誰能擔當?

趙福康不失時機道:“娘娘,你看看,東陽幾番所作所為,功績不少,滿朝稱頌,乃是少有的少年英傑,比之趙頊強了許多。若是弟弟執掌朝政,至少比眼下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猿球崛起

濤起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