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一章 血案,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安石?廳中眾人皆是一震!
林昭對於王安石的印象停留在那場尚未開始的變法,知道他將來會入朝為相,手握天下權柄。依稀記得孟若谷似有提及,王安石現在官居江寧知府,似乎還兼任了知制誥的官職,做什麼的卻不是很清楚……
其他的宋朝“土著”卻清清楚楚,江寧不僅僅是江南東路的首府,某種意義上更是大宋朝的一個直轄市,江寧知府也是僅次於開封府尹的地方大員。何況王安石還是翰林學士,知制誥……
知制誥是中書兩製為皇帝起草詔書的官員,天子近臣。宋朝的翰林學士除了給皇帝講解經史子集外,還是皇帝的高階政治顧問。按照大宋朝的常例與王安石的個人履歷,這就是宣麻拜相的前奏。
不管怎麼說,在江寧,王安石就是一個讓人高山仰止的至高存在!
沒想到王安石會派兒子來給孟老夫人拜壽,雖未親至,卻也是莫大的面子了,孟家榮耀可見一斑!
最難受的無疑是府學教授朱學禮,被林昭罵的惱羞成怒,聽到有人幫腔羞辱,可謂是火上澆油。滿腔怒火,正準備發飆的時候,卻聽到來人是王安石之子。
他不過是個小小的府學教授,如何得罪起知府大人,翰林學士呢?王安石那等高高在上的龐然大物另說,單單是眼前的王安石之子,都是他難以企及的。
王安石之子王雱乃是天才神童,宋英宗治平四年之高中進士。雖只歷任旌德縣尉,但聽聞新即位的官家欣賞其才華,有意擢升。而且人家二十歲的年紀便著有萬言書,少年俊傑前途無量,絕對不是他一個府學教授可比擬的……
因此王雱一開口,朱教授頓時啞口無言,大氣都不敢出。聲聲稱讚無疑是無情的打臉,被小書童大罵一通,卻被著名才子欣贊讚譽,他朱教授的臉當該往哪擱呢?
朱學禮一張臉漲的通紅,偏生半句話說不出來,一時之間急怒攻心,險些暈厥過去。想要起身離開,卻又擔心對孟家失禮,王雱要是再有什麼想法就更麻煩了,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此刻朱學禮腸子都悔青了,哪知道林昭小小書童竟是個硬茬,此時真想找個地縫鑽進去。唉!早知道就就不答應他的請託了,抬頭在人群中搜尋,卻見陳宣不聲不響溜走了……
那廂,王雱走到林昭面前問道:“尊駕如何稱呼?孟若谷?”
林昭搖頭道:“非也,在下林昭,乃是公子的伴讀!”
孟若谷已然上前道:“王公子,在下孟若谷有禮了,尊駕親至,寒舍蓬蓽生輝!”
“哪裡?”王雱看著兩人,恍然大悟道:“原是孟兄的伴讀,難怪有這番見地……”
呃……難怪什麼?被品頭論足,林昭心裡感覺怪怪的。
王雱笑道:“孟兄的文章家父已經看過,大為讚賞,今曰聽聞孟兄伴讀書童都有如此見地,孟兄一定是才學過人,見識不凡……”由此可見,王雱前來拜壽,並非完全衝著孟家的地位。而是王安石欣賞孟若谷的文章,生出惜才之心。
孟若谷有些不好意思,林昭今曰這番宏論也讓他頗為震驚,顯然王雱是誤會了。
林昭心裡有些不舒服,王雱幫著自己說話,本來還有幾分感激之情。可原來人家根本不曾正眼瞧過自己,還是看不起小小書童。
唉!社會就是如此現實,低人一等滋味真tm難受!林昭心中感嘆,落座繼續飲酒,也
不知算不算借酒澆愁。孟若谷則與王雱同席而坐,相談甚歡。
林昭與朱學禮的辯論不過是個小插曲,鬱悶的只有一兩個人而已,氣氛並受到影響,壽宴繼續進行。隨後絲竹管絃奏樂,舞女在院中翩翩起舞,吸引了眾人目光……
孟若穎趁機靠到林昭身邊來,嗔道:“小賊,竟然偷窺成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