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三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1章 科舉考試的弊病是重才輕德,清朝第一貪和珅是怎樣上位的,農家三少,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和珅的得意門生吳省欽,最近交了好運,被升任為直隸學政,而且馬上又要鄉試,真是撈錢的好時候,可謂雙喜臨門。

吳省欽被任命為學政後,他並沒有先去單位報到上班,而是首先去拜訪了自己的老師和珅。

和珅對對吳省欽吳省蘭這兩位門生非常滿意,不僅僅是這兩位學生聽話,尊敬他,給他告過密,而且他們還有滿腹的學問。

這兄弟倆的學問無論是在朝在野,都是婦孺皆知的。他們做起事來也是一折一折的,很有條理性,他們也很會說服別人。

他們的對事物的看法和見解也是不一般,他們在處理問題上自有他們的一套辦法,總用自己的手段和謀略。

和珅使用他們,在朝中的非議也比較少,如果真有一些死腦筋轉不過來彎來,唱反調,他們也會及時駁回去的,而且把對方反駁的體無完膚,心悅誠服。

吳省欽來拜見老師和珅,自然少不了要帶點土特產什麼的,孝敬一下老師。今天吳省欽拜見老師,帶的禮物是幾條鱘魚,還有四斤冬蟲夏草,四十對雌雄蛤蚧,外加兩瓶紹興女兒紅。

至於這些東西的貴賤,我們暫且不說,主要是這些東西是和珅最喜歡的。

會送東西的人都這樣,他們不選最貴的,而是選對方最喜歡的,送東西送到恰到好處,才是最好的,不一定錢花的多就是好事。

這個吳省欽送東西的學問就是從他的老師和珅那兒學來的,這是送禮的最高學問,也是最實用的學問。

和珅給乾隆皇帝送東西,從來送的不是最貴的,而是送的乾隆皇帝最喜歡的,乾隆爺收到和珅送的東西,總是愛不釋手,視如珍寶。

這就是送禮的最高藝術,禮不在貴而在精,在於接受禮物的人喜歡。

吳省欽見了老師,說:“承蒙老師抬愛,為弟子點了學政,弟子特來向老師致謝。感謝多年來,老師對學生的關心和照顧,學生無以為報,只能帶這些東西,略表心意,請老師不要介意,笑納。”

和珅說:“你不必客氣,只要你時刻記住我是你的老師,想著老師對你的好,就不錯了。以你的才學,做個學政是綽綽有餘的。老師就在皇上面前特意推薦了你,你要知恩圖報,好好為皇上和朝廷效力,這才是對老師最好的報答。”

吳省欽說:“多謝老師教誨,學生一定會銘記在心,把老師的話當做座右銘,時刻記在心裡,時刻踐行老師的教導。”

和珅說:“馬上就要鄉試了,你快去上任吧,免得耽誤了鄉試。”

吳省欽說:“學生正要準備去上任,所以才特來向老師請教一二。”

和珅說:“科舉考試,也有弊病。應該說,科舉考試作為全國性的考試,這是朝廷選拔人才最好方式。但是,它只突出了人的才,而沒有考察人的德。導致選拔出來的有些人才,德不配位,有才無德,這就是它的弊病。”

吳省欽聽著老師的高談闊論,不住地點頭稱是,並且贊成說:“老師真是高層建瓴,真知灼見。”

和珅接著說:“本應該,朝廷選拔人才應該選拔那些德才兼備的人,而科舉考試的弊病,恰恰是突出了人的才,而忽略了人的德。何為‘德’?‘德’就是一個人除了有才外,還要有一顆對朝廷忠心,對皇上忠心的心。”

“這顆心在考場裡是考不出來的,這顆心應該在考生的具體行動中才能考察出來,或者說考驗出來。故你在鄉試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對人才‘德’的考察,就如我考察天下官吏一樣,一定要注重對他們‘德’的考察。”

和珅的一番話,使吳省欽醍醐灌頂般地清醒了,老師就是老師,對政策的解讀就是不一樣,尤其對科舉制度政策的解讀,別有深意。

吳省欽感覺到自己一下子漲了許多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剛參軍就立一等功,你這叫新兵?

梁小同學

牧紈

斯特利姆毀滅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