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頁
興昭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4頁,我成了開國皇帝的獨女,興昭五,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鐵全道:「可百姓不服役,我們大昌將來如何建設?」
「公主殿下的奏疏中寫得很清楚,聘人以用。」孔鴻甚是以為這個主意不錯,要是可以便推廣成制。
一群人都拿眼看了孔鴻,誰能像這一位這樣,一看到蕭寧提出的政策,這就幾乎同意的。
「現如今對大昌而言最重要的是什麼?」孔鴻面對他們打量的眼神,反而問起最重要的一點,他們可想明白關鍵?
姚聖接過話道:「強民富國。」
一次揚州水災,他們國庫連拿出糧食救濟百姓都做不到,這個國,這個家窮成什麼樣了?還要再說?
蕭寧和秋渠商量現在做的一切,不過都是為了讓百姓可以富起來,至少可以自給自足。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既為利而動,以利而動民,不令朝廷落得一個暴戾之名,何樂而不為?」錢,在糧食匱乏的時候,根本就是廢品。
孔鴻一向也是務實之人,並不願意苛責於百姓,令天下百姓以為,朝廷橫徵暴賦,索求無度。
「可這一份支出,如今是以公主私庫出,若是將來成為定製,這將由國庫而出。」錢,現在是不重要,將來可不一定不重要。
最要命的是,現在蕭寧是有錢不假,誰敢說將來的朝廷、皇帝,都能像蕭寧一樣的有錢?
思策之推行,不能只看眼前。
「此政於國有利否?於民有利否?」孔鴻捉住重點地追問,且問問他,這是認為推行之後,對大昌,對天下要是否有利?
大概,可能,就是對國庫無利罷了。
「利是利。」鐵全也不能昧著良心說出一句不好的話,便只能認了。
「比起論此策是否該推行,鴻以為,如何完善此策,以令國得利,民得利更重要。」說得相當的直白,也是相當的務實,倒是符合孔鴻一向行事的準則。
姚聖一臉的認同,「附議。」
顧義道:「我等久居廟堂,亦當瞭解民之所需,更應該叫百姓因我等而得安居樂業。」
明鑑更是不用說了,立刻道:「若為民者,不為眾人之利,我等亦當謀之。」
蕭寧從來都不會考慮世族之利,國庫之利。
要知道她連自己的私庫都能拿出來,為造福天下所用,這世上就沒有蕭寧所捨不得的利。
剩下的鐵全和水貨,這兩位哪怕各有思量,於民之利,就算想不認也須得認。
「上呈陛下,更將我等各持之見稟於陛下。」孔鴻等人幾乎都覺得蕭寧這個辦法好。
既不耽誤國家的建設,又不會激起民憤,更能讓百姓得利,吃虧的大概只有蕭寧一人,更或許是將來的國庫。
如今空空如也,糧沒有,錢也沒有的國庫,連官員的俸祿都是蕭寧出的,蕭寧出錢出力,他們就算是再怎麼想找麻煩,那也不容易的。
蕭諶其實早就收到蕭寧的私信了,只不過那個時候事情沒有出結果,並不能證明此事可推行與否,蕭寧得跟秋渠一起推行一番,若是有好結果,再正式上疏。
蕭諶和蕭寧聊的可不止是眼前,更有以後,國庫,這將來總是要他們操心。
現在用蕭寧的私庫支應著,那將來呢,以後蕭寧這私庫總是不可能一直存在的吧。
真到了那個時候,蕭寧必須要考慮清楚,改了這個制度之後,大昌朝能不能擔起這個後果。
關於錢這一點,蕭寧就更直接了,節流是王道嗎?並不是的。開源才是!
考慮如何省錢的王朝,永遠都別想能真正富起來。
不說其他了,就說他們修這渠,開這道,這難道不是賺錢的工程?
蕭寧將過路費什麼的,一樣樣的跟蕭諶細說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