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頁
興昭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9頁,我成了開國皇帝的獨女,興昭五,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得遇秋尚書,百姓之幸也。」蕭寧由衷稱讚,秋渠頗是不好意思,與蕭寧道:「都是陛下與殿下的功勞。」
朝廷,自存久矣,可是誰把百姓當回事?
為百姓而謀者,百姓必擁戴之;不為百姓謀者,必為百姓所棄。
秋渠在前朝不得志,他的修渠圖不斷上遞,如石沉大海,了無音訊。唯蕭寧自尋他而來,明明白白的告訴他,希望他為天下修渠。
態度截然不同,秋渠對兩個王朝的態度,自然也是截然相反。
大興朝亡便亡了,觀他們行事,早已爛到骨子裡了;大昌朝,自皇帝而始,到蕭寧這個公主,他們心存百姓,亦衷心為百姓謀福,這樣的王朝,叫人如何捨得他動亂不安。
「我們便省了這各自奉承的話吧。此來尋你,我要問的不是修渠的事,只為問你一事」蕭寧要的不僅是修渠可為天下百姓得利,還有這水路交通,這可也是一條好財路。大運河的興起,為後世帶來多少便利,修都修了,一邊修渠引水為百姓造福,一面修渠為匯通天下,兩者並不衝突,雖然於天下百廢待興之時,亦無不可為之事。
「殿下。」蕭寧跟秋渠商量此事的可行性,不過是在原計劃上再擴大一些位置,但可以令交通大為改善,焉能不是好事?
秋渠縱然早得蕭寧提醒過,謀利所謀的不僅僅是一人之利,何嘗不是考慮這樣的大工程,不知要何時才能完成。
蕭寧的意思那是,將士無數,打仗時他們是將士,閒來時,他們同樣可以作為主要的勞動力。
將這麼多工程全都扣到百姓的身上,百姓負苛太重,早晚要出問題。
可是,若是換一種方式便完全不一樣了。
從前徵徭役那是苛政,蕭寧的意思是現在用徵工,以錢財而結之,若是想多掙此錢,或是多徵些口糧的,不管是老弱婦孺,亦可參與。
這講究的是自願,自己願意為朝廷出力,從朝廷的手裡拿出報酬,來去自如,總不會再激起民怨。
蕭寧說得詳細,秋渠完全想不到還有這樣的操作,尤其是蕭寧完全規避了農忙秋收之時,更特意叮囑秋渠,管帳的人必須清楚,若其中有中飽私囊者,一個不饒。
不難看出蕭寧若是這樣操作起來,究竟會有何種影響。
從前服徭役那是強制性的,不管百姓願意或是不願意,朝廷下發文書,人就得準備到。錢沒有不說,那過苦日子,完全能要人的命,多少人有去無回?
是以自古以來凡朝廷徵徭役,無數百姓為之恐懼,為了不去,絞盡腦汁,費盡心思。
蕭寧不強人所難,且一切費用,日結。
秋渠正想提意見,結果這時候歐陽齊行來,大聲地叫喚一句,讓蕭寧和秋渠討論得正火熱,生生叫打斷了。
「歐陽先生。」蕭寧說得有些口乾了,喝了一口水,歐陽齊看著顯得分外激動的秋渠,雖然有些好奇這是出了什麼事讓人變成這樣,好在沒有要多問的意思。
「南宮寺卿與山民的郎君和小娘子抵達徐州刺史府,請公主殿下一見。」歐陽齊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一說,蕭寧一拍腦門,「忙瘋了,本就知道今日他們一行抵達徐州,這一說話,忘得一乾二淨了。」
秋渠其實是很捨不得蕭寧這個時候走的,可是這有客遠來,還是助大昌度過危難之人,蕭寧不去,可是他們不懂得待客之道,因此對蕭寧道:「殿下先行,這些事不急於一時。」
蕭寧這主意好啊,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百姓因利而動,可比朝廷從前一味的橫徵暴斂要有用得多。
只不過這樣一來,支出可就大得多了。
「若是想想往日用的是糯米,如今用的是水泥,這其中的差價出入,支出再多都夠。」糯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