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頁
興昭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08頁,我成了開國皇帝的獨女,興昭五,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即下達委任狀,官牒印章,自該也弄些可以證明身份,但絕不會怠慢太多時間的事?
筆跡?亦或是中舉文章,上任後核對筆跡,斷其文。正好詔書送往各州縣前,總要人跑一趟的,不如就加多一樣,縱然未必能有太多的用處,能防著一個是一個。
得說,果然巡視天下,就是不斷發現問題,不斷想辦法解決問題的一個過程。
很顯然,天下各處的問題還多著,有已經擺在眼前的,也有藏得深,尚未發現的,此行,任重道遠。
披露馬縣令不識字,由此得出馬縣令或許是假冒一事,木紅娘出力最多,若不是她尋來一開始在縣衙內的小吏,誰亦想不到查一個縣令的真假。
寧琦查明此事後,面對木紅娘更是眼冒金光,那是對木紅孃的敬佩。
「公主,陛下命人送來的八百加急文書。」就在蕭寧讓寧琦忙著查馬縣令一事,她則跟秋渠在青州再逛一圈,兩人就先前開荒修渠引水的一系列計劃再以完善,蕭寧自入冀州後所行之事盡上報於蕭諶,這會兒蕭諶給回應了。
只是這內容蕭寧看來,頗是詫異。
行啊,蕭寧以吏為官的事只怕剛送到蕭諶手中不久,蕭諶倒是先聽到旁人參蕭寧了。
這個事蕭諶和政事堂諸公商議,有覺得蕭寧所為一如既往的符合大昌取才用人的風格,非常贊同。
不贊同的人所指的亦是規矩,自來官是官,吏是吏,以吏為官,甚為不妥。實在是亂了規矩。
蕭諶自然是站在蕭寧這一邊的,一千個一萬個同意蕭寧的做法,別人不同意,誰管他們同不同意。
現在大昌最缺的就是人才,只要是人才,管你是何出身,用人為重。
反正蕭寧做都做了,既然做得,倒不如昭告天下。
只不過對於任吏為官一事,針對吏的考核,一開始半年一回,三年後才能與其他官員一般,三年一考。
對此,蕭諶的解釋是,為吏者,再是能幹,也要比直接當官出身的更難,朝廷考核嚴厲,亦不過希望他們切莫鬆懈,更不能忘記,他們因何而得來的機會。
唯心存百姓,一心為百姓謀劃,且又能幹又敢擔事,他們才有這機會。
既如此,為官後,切不可同那當官不作為的人一般。
另,蕭諶提起礦山。蕭寧就近製作一應之物,這個主意不錯,東胡吃過他們雍州兵馬的虧,若不是有十成的把握,斷然不敢出手。
西胡內鬥不休,一如蕭寧所預料的那般。
這對大昌而言是好事。
不過,該準備的武器必須準備。待這兩胡緩回氣來,再犯邊境,那是意料之中的事,不可不防。
發展民生,讓百姓休養生息之際,萬不能忘了後患,尤其不能忘了猛獸在後頭虎視眈眈,但凡大昌有絲毫讓他們覺得可以將大昌吞掉的可能,他們會立刻蜂擁而至。
蕭寧認同無比,樹欲靜而風不止。大昌樂意過太平安樂的日子,可是外頭的人有太多不樂意的。
信在最後,蕭諶提醒蕭寧,應該沒有忘記山民要來的事。
去歲喊了許久,如今終於定下行程,將由南宮致遠於本月初六,親自護送他們前往雍州。算算日子,蕭寧過不了多少日子便能跟他們碰上,這算是好事吧?
蕭寧倒也期待,外交關係重大,雖說犯我中原者,雖遠必誅。若能不動兵戈又能太平安樂,何樂而不為。
山民,如今尹山了不得,借一次乾旱,利用蕭寧借的糧食,再借南宮致遠之手,已然將大半山民收入手中。剩下一小半,不過是負隅頑抗。
可以窺見,來日的山民若由尹家人一統,跟一個人打交道,交好了,這是好事。至於能交好多久,一代人盡一代人的事,哪能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