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譯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7章 傷殘之卒,三國:我孫策,開局遭遇刺殺!,豈譯臣,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215章 傷殘之卒

想到此處,徐庶對著孫策拱手一拜,故作一臉為難地說道:“主公,休養生息之策自古便有,在下也是遵循古例提出的,至於安置傷殘軍士,在下暫時還沒想到萬全之法,望主公贖罪。”

法正聽後,笑著對徐庶點了點頭,他就知道徐庶能分得清輕重緩急,懂得什麼可以說,什麼不能說,這個傷殘軍士的安置之事,有漢以來征戰不斷,自然都有定例,但既然主公問了,看來是對現有的成例感到了不滿,想要改一改了。

此事看著雖小,但關係頗深,實在是不好輕舉妄動,若是處置不好的話,那可是會發生大亂的,要知道此時的很多兵馬都是家族私兵,要是孫策將撫卹提得太高,那願意為士族效力的兵馬肯定會少很多,到時他們還不得找上孫策嗎?

想到此處,法正也是不由搖了搖頭,開始深思起此事,大漢有很多制度都是沿襲秦的舊制,只是秦法的懲罰很重,所以在精簡了其中一部分後,便成為了大漢的法制。

而關於傷殘軍士的安置這一塊,一般都是發回原籍,並按照軍功來發放獎勵,大多數人都是回去做了當地的里正與鄉長。

這樣一來,既可以妥當地安置這些軍士,讓其享受朝廷的供養,又可以讓他們更加忠誠一些,上位者可以透過這些人來保持其在地方的威望,另外,這些軍士都已是傷殘之人了,自然不會有什麼機會發動禍亂。

此種安置之策一舉多得,本應效果頗豐才是,但在地方士族門閥坐大後,這些成例都變得名存實亡,那些出任里正和鄉長的,基本都成了當地計程車族門閥的族人或者其門下的賓客。

由於資訊傳遞和交通不便,沒了那些忠於朝廷的里正與鄉長後,朝廷的詔命都必須士族門閥的配合,才能傳達下去,若是其不願配合的話,最多隻能傳達到縣一級,再往下根本就不會有多少當地的百姓知曉。

這當然不是孫策想要看到的,可他要是想有所改變,必須得做到關鍵的一步,那就是讓自己的勢力能夠滲透到最底層去。

現在他麾下的文臣謀士也有不少了,其中大多數人都很看好孫策的潛力,所以都算得上是十分忠誠,孫策自然想現在就能有所改變,早日形成定例,否則等勢力繼續壯大下去再改變,那受到的阻力就要大得多了。

徐庶出身寒門,早年就在鄉里生活,後來又成為了任俠,對於這些事情自然是知之甚深了,正因為他對這些事情十分清楚,才知道若是主公想要有所改變的話,會受到多麼大的阻力。

孫策雖然沒有在民間大範圍地遊歷過,但是有著身體的記憶,所以他對這些事情也有一些基本的瞭解,只是沒有那麼深而已。

他自然也瞭解此事的厲害,但他也比誰都明白土地和人口的重要性,只有掌握更多的土地和基層人口,才能建立最強大的帝國。

這點不論是冷兵器時代還是熱兵器時代都一樣,世家和門閥侵佔土地,隱藏人口,就是在掘統治者的根基,孫策深知一個道理,那就是隻有能夠充分調動,並利用起治下土地和人口,才能不依仗士族,就持續戰鬥和生存下去。

孫策也知道徐庶現在有所顧忌,指望他主動站出來承擔此事,有些太過難為他了,所以他對其點了點頭,說道:“元直施政經驗尚且不足,能有如此見解已是遠勝於常人了,我如何會怪罪於你?”

隨後,孫策又看向宛如一個透明人的賈詡,繼續問道:“文和先生,對於此事,不知你可有何指教?”

被點名的賈詡自知無法躲過,便開始了沉思,依他之見,眼下漢中之戰還沒有完全勝利,不該節外生枝,即便孫策有所圖謀,也該等漢中完全平定之後,再行事才比較保險。

於是他便較為委婉地勸道:“啟稟吳侯,那些傷殘軍士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封地開始,稱霸全球!

遠飛農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