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卿還成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五章 廣勇君,你需要節制,重燃2003,長卿還成都,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年?
超英趕美?
如今已經習慣了強國曆史語境的人,可以用事後諸葛亮的思維去嘲笑當年這個想法。
其實,沒毛病的。
因為在世紀初的時候,回過頭去看,也感覺這就是一個笑話,這完全是不尊重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望著妻子那憋笑憋得很辛苦的模樣,石廣勇也很無奈,他苦笑了一聲,
“這個‘一年’,也充分證明了當年的華國人面對與發達國家的恐怖差距時的那種追趕的急切,和對半導體產業發展規律的認知空白。
這種認知空白很快隨著改開讓華國陷入了‘半導體大潰敗’。
當年華國半導體企業的龍頭華亭元件五廠,70年代可謂紅紅火火,1980年的時候利潤達2070萬元,這可是1980年的2070萬元!”
桃乃穆香內聞言頓時駭了一跳。
1980年美刀和華國幣的匯率是1.5303,當然黑市價格要高得多,但是那時黑市的資金又能有多少呢,絕大部分兌換還是官方兌換。
(別槓,正常人正常渠道換匯就這個價,所謂黑市,是當年那群無法透過正常渠道出國的人,他們的換匯需求形成的,別說1:5,1:10的都有)
按照美元與日元的匯率1:240,兌換成日元,這兩千多萬人民幣是32億日元,而1980年松下電器的全財年在中國市場的淨利潤也就70來億日元。
石廣勇笑了笑,繼續說著,“可是隨著改革開放,來自阿美莉卡、你們國家、夷洲島的更廉價、效能更好的晶片開始大量湧入,國產晶片開始滯銷,給本來就生存艱難的半導體產業帶來致命一擊。
到了1990年,華亭元件五廠毛利潤僅剩幾十萬元,扣除人工和裝置成本,已經算是賠本了。
於是,我們國家發狠了,領導喊出了‘砸鐵賣鐵,也要把半導體產業搞上去!’,舉全國之力打響了531、908、909‘三大戰役’。”
說到這裡,石廣勇沉默了良久。
‘三大戰役’,作為一個名詞,在華國的歷史上,從來都是勝利的,唯獨在半導體上,成了笑話。
1986年,國家開始實施531戰略,即‘普及5微米技術、研發3微米技術,攻關1微米技術’。
為什麼要普及5微米這個落後的技術呢?
因為在西方國家‘巴統’的封鎖壓制下,華國只能買到二手淘汰裝置。
但是很多地方管不了這麼多,在那個效益第一的年代,各地開始一窩蜂地上馬半導體專案,不管技術落不落後,只要暫時能賺錢就行,陸續誕生了紹興華越、華亭貝嶺、華亭飛利浦等企業,晶片產量也在1988年達到了1億片。
就連首鋼這個和晶片八竿子打不著的企業,都引進nec技術造起了晶片,投產當年就創下了9億的銷售額。
但是好景不長,隨著晶片技術的迭代,這些廠家生產的晶片很快無人問津,想再升級,又要繼續投錢,三桑當年是‘越虧損越投錢’,而缺錢的國內卻沒人有這個魄力,轟轟烈烈的531戰略失敗了。
國家一看一哄而上不行,就改為重點扶持,1990年8月,國家決定實施908工程,集中投資20多億元,計劃在無錫華晶建成一條月產1.2萬片、6英寸、0.8-1.2微米的晶片生產線。
但是,國內國際各方面的環境都對908工程不利,行政審批花了2年,技術引進花了3年,建廠施工花了2年,一直拖到1997年才投產,而這時,7年前的晶片標準早已落後了,投產即落後,投產即賠錢,導致月產量僅有800片,陷入嚴重虧損。
無奈之下,華晶只能把廠子委託給夷洲島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