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卿還成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學生就該艱苦奮鬥嘛!,重燃2003,長卿還成都,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錢,或者說是學校經費,全華國沒有一所公辦大學不缺的。
這玩意兒是完全沒個頭的。
勒緊褲腰帶,緊吧緊吧的還是能活得下去。
所以,真要說起來,從經費而言,學校的態度其實比較佛系。
有當然好,沒有,也無所謂。
這麼多年都是這麼過來的。
學校真正最想要的,是不限制任何使用途徑的經費。
倒不是想要從中拿些什麼。
而是高校的實際經營情況遠遠出乎普羅大眾的意外——你支付的學費,遠遠低於學校培養你的成本。
在華國,公辦學校培養一個大學生,如果真按照教育產業化的收入支出線來看,其實在每個大學生身上,公辦學校是虧錢的。
以華亭為例,2001年“211”工程一類院校的年生均培養成本分別為元。
也就是說,讀一年大學,學校平均要為每個大學生投入培養經費元。
這個平均,很平均,並不是什麼統計意義上的把戲。
生均之間相差極小,頂天了,就是學校多給貧困生一點食堂補貼而已。
因為構成大學生培養成本的大頭,是學校的剛性支出——學校的固定資產折舊和教職工薪酬。
當然,有人會抬槓,誰叫你修那麼多樓,給老師那麼多工資的?
好吧,你贏了。
如果學校不修那麼多樓,恐怕抬槓的人現在連打螺絲都打不上。
至於老師的工資高不高……
世紀初3.8元一節課的課時補貼,湊兩毛也就剛好買兩瓶礦泉水潤潤嗓子。
卿雲重生前的2023年,這個課時補貼也才20元一節課,中午出去吃飯,都特麼的得自己搭一點。
而培養經費的兩個主要來源———國家撥款和學費收入,前者為生均6300-7100元(文、理、醫科大學生的費用各自不同),後者為生均4560-5760元(華亭價格,其他地方要稍微低一些,比如西蜀,此時是3800-4500元),合共-元。
這個數字,比學校投入的年生均培養成本金額少了-元。
也就是說,公立大學培養一個學生,每年要賠本1.2萬元,本科四年至少賠本4.8萬元。
當然,最後這個缺口,是國家來補。
實在沒辦法了,依然是財政來兜底,總不至於讓大學破產對吧。
所以,學校緊吧緊吧的,日子能過下去,無非是現金的時間差異,多挪西湊的,問題不大。
哪個月緊張了,給不出工資了,校長去部裡、省裡苦苦窮完事。
但這一切,發生在擴招時代,則……
非常魔幻了。
許多高校為了滿足並校和擴招的需求,不僅背上了鉅額的債務負擔,同時也擠佔了學校的日常執行經費和科研經費。
畢竟,銀行的貸款,利息可是按月支付的,雖然利率低,但也是實打實的現金現過現支出。
與此同時,高校教學科研實驗材料、配件、裝置維修、維護等費用不斷增加,學校日常執行費用持續攀升,生均教育經費撥款增長卻相對滯後,學校維持正常運轉的資金壓力越來越大。
國家也不富裕,要用錢的地方多的去了。
所以,在華亭,實際時點上的生均現金缺口已達3141.45元。
這對學校來說,是實實在在的虧損,是現金淨額的虧損。
就像企業一般,學校對一些事情,也可以掛往來賬,比如基建,延遲結算,尾款拖個幾年是常事。
工程人最不願意的,就是接學校的活。
真逼急了,他們可以去地方機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