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6章 秋賦(二十七),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在研究這材料。
“根據鹽庫的庫吏供述,吳明晉的貼身家人曾經屢次向鹽庫借支鹽引。”
“哦?”鄔德和桌子邊的人都來了興趣。
“你們看,”周伯韜指著檔案,“第四頁,鹽庫的庫吏說。吳家有幾個傭人,每年都會向鹽庫借支鹽引若干。到秋末的時候再還清。”
“這個不奇怪啊。別忘記我們控制馬嫋鹽場之後出產的私鹽也是很大一部分是在透過他的手經銷。”
“不一樣的性質。那是純粹的私鹽。這可是化公為私,”董薇薇看了之後說,其實這也是一種作弊的手段,把縣庫裡的鹽引借支出來,直接賣給私鹽販子。到秋季曬鹽產量大增的時候再透過鹽場的食鹽浮收,把窟窿補平。
食鹽容易潮解,損耗量很大,所以徵鹽同樣有浮收。也是鹽丁的一大負擔。
把官府微價徵收進來的鹽高價販出去,再用浮收來填平缺額。簡直就是無本的買賣!
“他為什麼不從鹽場直接搞私鹽?”
“當時馬嫋鹽場是被苟家控制了,如果直接插手就勢必要和苟家勾結――苟家的名氣太臭了,這大約是他不願意做得事情。”
“難怪王兆敏去年出來談判的時候,對我們提出的合夥販私鹽的事情會一拍即合,原來他們早就在幹了!”
“不然為什麼古往今來這麼多人都要擠破腦袋當官?”鄔德笑道,“顏如玉,黃金屋,不是說說而已。”
“我們清理縣庫算不算動了他的蛋糕?”熊卜佑對這個問題很關切。
“食鹽的收益,他現在已經從我們這裡得到了,所以清理縣庫對他的這份灰色收入影響不大――庫吏的賬本里很清楚:從去年開始,這樣的借支行為就完全停止了――有我們的參與了。”
午後,熊卜佑帶著一個吳明晉等人從來沒見過的“髡賊”來求見,此人正是德隆糧行的行長――嚴茗。
嚴茗在穿越集團的官位表上,雖然還不是人民委員一級,但是德隆已經隱隱有穿越集團的中央銀行之意,地位的顯赫重要性不言而喻。他的地位即重,又掌握著複雜的金融知識,所以平日裡極少離開百仞城,除了檢查工作的時候去過幾次博鋪和東門市之外,綠區之外的地方是從來不涉足的。
這次他居然出現在縣衙內,為得是向縣令來兜售他的代理縣庫的方案――當然,本質上是強迫性的。不管吳明晉願意不願意,德隆的代理縣庫的體制還是要推行下去的,這也是重新整理縣政的一個重要舉措。而這個舉措又和徵稅體制改革有著極大的關係。
根據領導小組的估計,在天地會的農業技術推廣和新徵收體制的雙重作用下,未來五年臨高的稅收會有一個大規模的增長。
但是,這種增長不是為了大明鞏固統治來添磚加瓦的,這筆增加的收益的使用權必須落在穿越集團的手中才行。正如執委會正在不斷的加強對體系下各部門的財物控制權一樣,臨高縣的財權執委會同樣要控制。
控制的手段,就是要繞開縣衙。這就是代理縣庫業務了。
代理縣庫業務,在晚清就有。當時新興的票號和錢莊,不僅代理縣庫、府庫,甚至有代理藩庫的。地方上的稅收繳款,行政撥款透過這些金融機構來進行,不僅省缺了縣、府二級的管庫保管事務,而且資金匯劃也比過去提取現銀運輸來得便捷。嚴茗不過是想把這個體制提前到明末。
當然,這個改革會觸及到一批人的利益,理論上吳明晉就是其中之一。不過從庫吏們的供述和繳獲的賬冊來看,吳明晉除了收取照例的庫房每年進奉給他的“例規錢”和從食庫裡搞點鹽私販之外,一般不直接向縣庫伸過手。就這點來說,此人堪稱地方官員中頗為清廉的了。至於其他小官小吏,有不少所謂的“借支”,名義上是“借”,實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