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04章 新的計劃,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段,即1631年第三季度開始,分批次從大陸移入一萬五千人口。其中小部分來自海南島本地的其他州縣,大部分來自大陸流民,用來充實三亞大區。為當地的工農業發展準備人口基礎。

大量的人口湧入,勢必要準備大量的基礎設施:住房、給排水和道路。還要牽扯到如何給驟然增加的人口提供足夠的糧食、燃料和衛生服務。

“……這裡一部分要依賴臨高的供應,一部分要立足本地自產。特別是建築材料生產和建築工人培養……”王洛賓說。

卓天敏表示擔憂:“磚瓦好說,只要能供足煤炭,就算臨高供不上鍊條和滑車,也可以建造輪窯來湊合,水泥、木材這些就得專業裝置了。”

水泥供應要有水泥窯,木材得有專門的木材處理廠和乾燥窯,這些基本建設都需要臨高製造專業裝置,派遣技術人員,光靠三亞自己的小修配廠和幾個元老是弄不起來的。

王洛賓說:“這些專案都列入企劃院的方案裡了。而且準備在1631年的年內就完工――為1632的三亞產業升級做準備。”

何方回問:“什麼產業升級?”

“化工。”王洛賓簡短的回答道,“確切的說,是鹽化工。”

三亞附近的鶯歌海是亞洲最好的曬鹽場。在舊時空是海南最大的鹽場,也是中國南方最大的海鹽場,這裡的海水濃度達到波美度3.5,是世界上僅次於紅海的最鹹海區之一,製鹽條件十分優越,在舊時空這裡的鹽場年產鹽可達27萬噸――而且還有擴容增產的餘地。

大量的海鹽是化工業的基本原料。在三亞開發建設鹽化企業十分便利,而且三亞的地理為止使得未來在這裡開發石化也有優越的條件――從東南亞運來的優質原油可以在這裡就近加工。

“太強了!”幾個人都有點目瞪口呆了,原本大家覺得自己開發了田獨鐵礦,在原始叢林,荒蕪的海灘上從無到有的建設起現在的局面就很了不起了,沒想到後面還有更大的事業要做。

“我們的事業真是一眼看不到頭!”季潤之驚呼道,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他本身就是個喜歡“大型”、“巨型”的建築黨人,對大專案有著天生的迷戀。

何方回卻有些擔憂:“化工我是不懂,不過化工廠裡這麼多的管道、閥門還有大大小小的罐子,機械總廠能搞定麼?”

“這就要看你們的鐵礦石能多快得運出來了。”蕭貴說,“說白了工業就是要有足夠的鋼鐵。有了鋼鐵什麼都能造。”

“好吧。我們一定竭盡全力。”

女僕既然到位了,元老自然也不便繼續睡在集體宿舍裡的架子床上了。就算眼下沒有豪華別墅,起碼也得給元老的單人宿舍創造一點“家”的感覺。

季潤之早就想搬離兵營式的榆林堡裡的宿舍,搞個海濱別墅住住――不僅是享受,也能借此練習下自己的營建手藝。現在送來了女人就名正言順了。他隨後就在三亞地區軍事委員會的工作會議上提出了為元老建造海濱別墅的動議――全體透過。

季潤之手頭的建築資料都是現成的,又有何方回這個三亞本地人的指點。很快就在大東海旁靠近榆林堡的選定了一處小海灣。此地風景優美,地形又便於警戒,季潤之立馬就敲定在這裡修“別墅”。

他在淺灘上花了三四天時間建造了七棟“海濱小木屋”。小木屋之間用木結構的廊橋連線。這種小木屋在舊時空的海濱度假勝地很常見,高架懸空架構,木結構,稻草頂。臨高版“海濱小木屋”甚至沒有用木牆壁,而是木條釘出牆壁框架,再用蘆蓆封裝,也能遮風避雨擋視線。建好了有模有樣頗有“原生態和諧相處”的意思。

“小木屋”前有廊簷。季潤之又搞了幾盆熱帶植物放著作為點綴,廊簷上放上幾把藤椅:海水從腳下流過,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霸魏

老周不莊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吹牛者

人在大明當噴子,氣壞朝臣

畢奇

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

薛定諤的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