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7章 來自廣州的訂單,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吃力了。
“還可以從食品上打打注意,不是味精――有沒有廉價的大眾小吃一類的東西,一文能買好幾個的……比如說――糖”
“糖?”
“糖!”張信說,“對,就是小孩子吃得糖。我小時候住的是湖南的小縣城裡,有親戚到廣州去出出差,給我帶回來一包水果糖。當時就覺得是人間無比的美味……”張信沉浸在往事的回憶中。
“會有市場嗎?”
“起碼在廣州不可能沒有。別忘記溫州人當年是怎麼發家的。”
“這我知道――雞毛換糖。”
“雞毛喚來的糖也就是農民自己農閒時候做得麥芽糖而已。在當時物質條件極度匱乏的中國就能讓溫州人積攢起第一筆資金,在大明或許也可以。”
“我明白了,搞糖果工業。”莫笑安點點頭。這的確是個思路。首先糖是穿越集團的大宗產品,原料方面不悅匱乏,而且這是屬於深加工提升產品附加值。
現在糖價雖然不低,卻是論“石”在賣,糖果再便宜,也得一文二文。算下來,糖果的利潤要高得多。
張信又提了幾個有可能大宗出口的物資,首先是書寫紙。既然化工部門已經能夠出品硫酸和燒鹼,大規模批次造紙已經不成問題了,不管是雷州的甘蔗渣造紙還是秸稈造紙,穿越集團造出來的紙肯定是最廉價的,摻入高嶺土之後,還能做出潔白度最高的紙來。
“書寫紙很貴的。”張信說,造紙雖然原料廉價,但是在過去沒有化學品的時代,造紙原料的漚爛成漿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和大量的勞動力,唯一能幫忙的化學品就是石灰而已。
莫笑安的輕工業部屬下就有一個土法的造紙作坊,是由從大陸的移民裡找來的造紙工人負責生產的,全程土法。莫笑安對土法造紙的低下效率是清楚的。造出來的紙,除了質量較好的供書寫之外,多數都是充當衛生紙用了。
明代的造紙業已經相當的發達,但其價值依然不低,官府除了各產紙地要進貢詳細到“張”的專門貢紙之外,還搞過“納紙”的制度:被審問頂罪的囚犯必須繳納一定數量的紙張,到後來乾脆涉案的訴訟人都得“納紙”。
過去的賬本用紙已經是極粗極差的紙了,就是這樣的紙,張信還看到有人利用它的背面在書寫。書寫用紙在當時很不便宜。
“說到紙張之後就要說到書籍,書一樣不便宜。我們有機會。”張信說。
廣東的書價是多少呢,張信說價格很高,比21世紀的任何國家都高。一套點校刻印上佳的市坊印本至少要一二兩銀子。
“雕版書在明代應該技術很成熟了。雕版就是刻板的時候費工,完事之後不就可以反覆用了嗎?”
“雕版的成本很高,儲存起來也不容易。蟲蛀黴爛,每年都要修補或者更換一些。這種長期的維護成本是不低的。”
而且雕版費工費料,完成之後又很佔地方,如果不能確保長期銷售的冷門書籍或者新作,書商就不大願意刻印。所以古代新書出版很難,往往要作者自費刻印,囊中羞澀的作者只能依靠尋找贊助者才能出書。李時珍寫了《本草綱目》,也是得到了南京的刻書家、藏書家胡承龍以及當時的文壇鉅子王世貞的幫助才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的著作開始刻版,至於正式出版,則要等到他去世後的第六年才告正式出版。書籍的出版時間跨度之長,花費之巨,是現代人很難想象的。
“這事可以請教周洞天,他搞這個專精。乾脆鬧個活字印刷廠好了。”
和張信談了一番之後,莫笑安覺得自己大受啟發。寫了滿滿幾頁紙。張信卻有另外一件商業推廣的事情要和他談。
“這事和輕工業部有直接的聯絡,也涉及到未來我們廣州站在廣州是不是還能佔據時尚消費的制高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