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1章 東門吹雨和獨孤求婚的野望,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出錢收購糧食,用什麼做計量單位是他們的自由。這讓東門吹雨大感意外――怪不得說古代的地主用小出大收――老百姓對度量衡的重要性根本就沒有認識。

相比之下,老百姓倒是對如何不用稻穀增加重量饒有興趣。開始大家沒有經驗,又忙亂,收購來的稻穀中摻雜了許多秕子,甚至穀殼和沙土,吃了不少虧。這時候有人出主意,趕做了一批糧探子,用來籤糧看樣,吳南海又緊急培訓了一番,教大家如何分辯稻穀的質量、含水量這些知識,以次充好的情況才有所遏制。

“……到今天為止,我們已經收購稻穀90噸。花生2100公斤。”東門吹雨向來參加會議的幾名執委彙報著收購情況。

“你們看還能收購到多少?”文德嗣問。90噸稻穀,碾成糙米不過70噸,看起來很多,但是現在吃飯的人越來越多,還要賑濟百姓,有點緊張。

於鄂水開啟隨身的一本子:“收購還有餘力。根據縣誌的記載,萬曆年間臨高的秋糧正項七千六百四十六石九鬥二升七合,新開墾地米徵六石七升九合,共計七千六百八十六石七升九合。這還只是正項,加上雜七雜八的火耗、附徵,官吏層層盤剝,糧戶們實際上上繳的糧食不會少於一萬石。現在是明末,正是豪門大戶隱瞞田地人戶最嚴重的時候,應該有相當部分的田地沒有課糧。所以我估計臨高的秋糧總產量,在五萬石到七萬石之間。我們收購三五千石是沒問題的。”

有人提出了置疑:“有必要儲備這麼多的糧食嗎?從苟家不是抄出了一千多石?而且鹽場村已經開始向大陸賣鹽了,用鹽從廣東換糧食。以後還可以從越南買糧食嘛。”

吳南海對糧食問題看得十分要緊,馬上開口辯駁:“糧食多多益善,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廣東也好,越南也好,那都是遠水。萬一被掐斷了,對人心安定不利。”

文德嗣接著說:“現在這個階段,糧食比銀子更硬通。一有災荒糧價馬上暴漲,銀子就貶值了。大家別忘記現在還是小冰河期,自然災荒頻繁的很,我們不是幾條船幾百個人了,要從全縣的大局著眼。做好萬全的準備。”

“我也提請執委會注意貿易狀況和白銀儲備,”程棟代表金融部門發言了,“現在的貿易收支是嚴重的入超,白銀正在快速的流失。打完苟家莊之後,我們的白銀儲備上升到舊兩制下的一萬五千兩,這幾天已經流出了差不多一千兩。照這樣下去不是辦法,畢竟流通貨幣也有需求。”

“蕭子山去廣州了,要不讓他把存在高家的貨款提個幾萬兩回來?”

“沒這個必要。”文德嗣說,“臨高是個小地方,銀子流入太多不是好事。我們有另外一樣東西可以取代銀子了――鹽。”鹽在歷史上長期充當過貨幣的角色,他準備它來支付一部分糧款和勞務費。

不過有人反對這樣的做法:對老百姓來說,白銀和食鹽之間,顯然前者的吸引力更大,而且也容易攜帶和使用。老百姓已經嚐到了現金收購的甜頭,不會喜歡這樣突如其來的強制性易貨貿易。

“開個鹽店吧。”東門吹雨突發奇想,“專門賣鹽。他左手賣糧拿了銀子,右手就得還給我們,哈哈哈,我真是個奸商――”

“這倒是個好辦法。用糧食、食鹽作為等價物畢竟不是發展方向。現在縣裡的食鹽生產是我們控制的,用來回籠貨幣很合適。”程棟點頭表示同意。

東門吹雨趁熱打鐵,趕緊遞上一份檔案:“這是我們商業組對東門市的經營規劃方案,希望執委會盡快批准!”

“規劃方案?”幾個執委都一愣。雖然他們在百仞城外搞個自由市場,目的只是促進商品流通,增進穿越者和當地土著之間的感情而已。市場準備如何經營管理卻沒幾個人仔細想過。大家就把這個集市想成了國內許多城市都有的自由市場的模樣: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霸魏

老周不莊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吹牛者

人在大明當噴子,氣壞朝臣

畢奇

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

薛定諤的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