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章 會議吃與住,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22章會議――吃與住
一旦穿越到另一個位面時空,穿越眾首先要面臨的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基本的生活保障:吃穿不愁。
二、免受暴力威脅的保障。無論這威脅來自人還是野獸。
三、抵禦自然界侵害的保障。惡劣的天氣、疾病。
顯然,較之於前面過於專業的工業體系問題,多數人更關心這些切身的問題。
現代社會是一個高度發達,社會分工極度細化、特化的社會,人們習以為常的每一種生活便利――哪怕是最簡單,最不起眼,都需要整整一個工業體系才能維持。一滴自來水在從水龍頭裡放出來之前,支撐它的有電力、化工、鋼鐵製造、水泥、建築等等許多產業。
在17世紀的海南,這一切都沒有。
米,是以稻穀的形態存在的。水,簡單的沉澱之後,唯一的消毒方法是煮沸。衣服,沒有成衣的概念,有錢人可以僱傭裁縫,老百姓就靠自己的老婆裁剪縫補。
一切生活用品,哪怕我們最習以為常的東西,走進任何一家小店鋪都能廉價獲得的東西,在那個時空都是不存在的,或者說,以極原生態的方式存在著。
作為負責民生事務的內務組長,蕭子山提出的一份裝置目錄引起了爭論。
“碾米機、磨面機,這些糧食加工裝置,有必要帶嗎?備件的問題,還有電力消耗……古代已經有水力的碾米作坊了,磨面,中國老百姓到五十年代還有不少農村人口是自己碾麥子的。”
“嗯,我覺得就算真要採用機械化的生產,也完全可以由機械部門自制,從本時空帶過去,有點浪費噸位的感覺。”
“還有縫紉機、拷邊機、裁剪工具……蕭組長,你準備去開服裝廠還是怎麼的?”
“農業組堅決支援要糧食加工裝置!內務組不提的話,農業組也會要求購置這些裝置。”吳南海站在他這邊,“加工速度啊!傳統的舂米磨面方式效率非常低下,我們幾百號人吃飯,靠手工操作太消耗人力了。”
“可以用水力磨坊啊,中國也有,歐洲也有……”
“那還得專門造一個磨坊。消耗的人力物力就不算了?有電力的話,直接可以驅動這些裝置,很快就能加工好足夠的糧食了。”
“這些機械備件問題,可以由機械部門解決。”蕭子山對這個問題可能引起的提問做過預想,現在有吳南海的解釋,就省力多了。“農村一般都是儲存幹谷的。我們這樣一個穿越集團,定量按計劃經濟時代的標準:成年人每月12公斤大米。如果有500人,每月至少供應6噸大米。
“這個12公斤定量還是一般市民、職員的標準,重體力勞動者的配給量還要增加。穿越之後會有許多體力勞動,消耗的量就得按14公斤這個數字來計算。如果我們還要引入當地勞動力,供應量還要上一個臺階。
“機器加工出來的糧食質量好,不會摻雜進雜質。石磨對石料有很高的要求,石質不好,加工出來的麵粉就會有大量的碎渣,對大家的牙齒很不利。
“至於說縫紉機,道理是一樣的。衣服遲早會壞了要更換的,你們指望誰來做衣服?你的女朋友嗎?(笑)
“或許你可以討個本地的女子,她不會做我們這樣的衣服,教她作衣服是不難,但是一件純手工縫製的衣服,再熟練也得做好幾天。
“當然你或許等得了這幾天。問題以後我們要招募工人、甚至,”他壓低了聲音,“軍隊。”他提高了聲音:“這些人的統一著裝也依靠諸位的老婆一針一線的縫出來?(笑)”
“照你這麼說古人的軍隊都不穿衣服了,幾十萬大軍不也每年換裝?”
“那是建築在擁有大量廉價,甚至免費的勞動力的基礎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