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3章 契約奴,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路上沒有出現一個病號或者傷號的。到達之後稍加休息就能馬上投入勞動。

文同講這二百多名移民分散開,按班派出到各個甘蔗莊上去,住的雖然是臨時修繕搭建的草屋茅舍,好在雷州天氣溫暖,不至於挨凍。移民一到投入到搶收甘蔗的農業生產中去。根據文同的指示,從附近鄉村購買了足夠的米、蔬菜和肉類,保證在農忙中移民能夠得到充足的伙食。收甘蔗的勞動強度很大,不讓他們吃飽吃好,很快就會有人堅持不住逃亡。

第一批移民安定下來,幹了半個月的活之後,看到人心比較安定。廣州開始傳送第二批移民,其中包括了第一批移民中的妻小家屬,傳送婦女主要是為了滿足這些移民的後勤需求,幫忙做飯、縫補衣服什麼的

最後,從廣州一共運來了大約四百人,男女老少都有,文同、常師德和廖大化把他們陸續都分散安置到各個甘蔗莊上,作為長工使用――其實他們的地位是契約奴。每個人都在契約上欠下了紫氏企業五十兩銀子,因此必須用勞動來清償這筆債務。郭逸認為這種模式多少可以遏制某些流民吃飽了就想逃走的傾向。

招募流民政策一開始的情況是相當不錯的,特別是運往臨高的週轉速度比較快的時侯。餓得半死的流民對能夠去一個有活幹,吃得飽的新地方還是樂意的。但是當轉運速度開始減慢,越來越多的人口被積澱在廣州的難民營裡之後,吃了幾頓飽飯,緩過勁來,又聽說會把他們移民到瓊州去。許多眷戀鄉土的人就動了逃跑的心思――來廣州是為了不餓死,現在吃飽了飯,眼見春天又要來了,便有人陸陸續續的溜走了。廣州站一開始完全束手無策――沒有足夠的人手去看管這些人,但是事情又不容拖延,否則很快就會成為一股風氣。郭逸等人得出了一個結論:光是給胡蘿蔔是不行的――必須有大棒配合。

為了能夠儘量減少收容到的流民逃亡,除了增加各種洗腦措施,鼓吹去瓊州之後的美好生活前景之外,郭逸終於請示執委會,開始推行契約奴制度。

所有被收容來的流民都必須籤契約,以借貸的方式為自己在難民營裡的衣食住和醫療服務買單。為此他們至少為紫氏企業服務七年,期滿之後才能取回身契。

根據契約,在此期間他們的伙食免費供應,還發給工錢。到期之後不必另外支付贖身費用。

有了這個契約,郭逸就能在廣州合法的利用官府的勢力來控制他們。讓對官府特別畏懼的小民們不敢隨意逃走。特別是在他用梁存厚的片子到南海縣衙門報案捉拿了十多個逃走的流民,在衙門裡每人杖刑四十到八十之後,逃亡現象被控制住了。徹底的斷絕了許多人找機會就要回鄉的念頭。另外一些人也漸漸的懷疑起自己拼了命的回到家鄉過吃糠咽菜種地交租的日子到底有什麼意義――如果說要種地幹活的話,給郭東主這樣的東家幹活不是更好,起碼吃飯管夠,還給新衣服穿。

連續折騰了差不多一個月之後,穿越集團在海康、徐聞兩縣的製糖產業終於走上了正常運作的軌道。雖然期間出了些因為煮糖師傅手藝拙劣,報廢了糖數量多了些的煩心事,總體運作還是很穩定的,赤砂糖被源源不斷的製造出來。根據文同的指示,所有糖寮內產出的赤砂糖、糖蜜和甘蔗渣,全部都運到徐聞的中心甘蔗莊上來――廖大化根據他的指示,設法收買了些土地把甘蔗莊的地界擴大到了河邊――如果不能得到蒸汽機或者柴油機的動力,就準備用水力機來進行壓榨生產。

文同打算在這裡興建一所示範性的甘蔗種植園,建造使用新裝置的製糖廠。他給這裡取名為華南示範糖廠――這是紀念徐聞最早的現代化製糖廠華南廠。同時用該廠幾位為中國製糖現代化業做出過巨大貢獻的的股東命名另外四座糖寮為:國新廠、啟衝廠、治安廠、啟文廠。這幾家廠暫時只能維持舊有的生產方式,等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霸魏

老周不莊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吹牛者

人在大明當噴子,氣壞朝臣

畢奇

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

薛定諤的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