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52章 地方經濟,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公害,大量的煤矸石堆積在南渡江畔,不但汙染水源,堆積如山的煤矸石還佔用了大量的地皮,而這次颱風帶來的暴雨又使得江邊的煤矸石山塌方到江中。
“但是這事僅僅我爭取是不夠的……甲子煤礦畢竟是中央直屬企業嘛……”劉翔說道。
湯夢隆嘿嘿一笑:“行了,我明白了,這事我會出面去申請的。扶持地方經濟應該是企劃院考慮的重點吧?”
瓊山方面的積極活動取得了一定的回應。特別是莫笑安和吳曠明,對在瓊山開闢新得工業企業都有濃厚的興趣,特別是林業部門,在臨高獲取原料愈來愈吃力,到了瓊山,就可以依靠南渡江這一天然水系從上游的定安等地山區漂流木材到下游就近使用,而且瓊山的海口港目前利用率不高,可以作為木材的進口港。
至於莫笑安,在瓊山設定輕工業加工企業亦由優勢。瓊山和其東面的文昌是海南的傳統農業大縣。有大面積的平原,而且水系較為發達,發展農業有很大的優勢。莫笑安系統下的輕工業,以農副產品加工為最大頭,當然是越靠近產地越方便。特別是文昌還是海南島地區主要椰子產區,瓊山又是海南島椰子幹出口的集散地,在這裡設定椰幹加工企業能夠壟斷全島的椰幹流通貿易。
至於農委會,吳南海早就對瓊山的土地垂涎三尺了--南渡江兩岸的大片衝擊平原簡直就是天然的大農場。不管是種植水稻還是推廣甘蔗種植都大有可為。特別是在甘蔗種植上,吳南海有很大的期望。作為重要的經濟作物,甘蔗的收益現在是穿越集團最主要的財源。
但是,吳南海對瓊山的土地狀況很不放心:以他的經驗,這樣的好地多半已經被開發了,不管上面的所有人是大戶還是自耕農,對熱衷於規模農業的現代農學家們來說都是一種障礙。吳南海以前一直鼓吹富農經濟。儘管他在臨高經營示範農莊之後對集約式國有農場也有了濃厚的興趣――當然,吳南海心中也知道這是有難度的,國有農場依賴於元老的直接指導和管理,而且在運作中必然會機構膨脹,佔用過多的行政人員。
吳南海心目中最理想的農業模式還是舊時空歐洲式的:以家庭為基本單位,僱用不超過十名工人的中小型的集約化農場。
正當各方面在緊鑼密鼓的私下游說活動的時候,瓊山的狀況已經發生了悄然的變化。在楊雲等人的操辦之下,瓊山受災難民開始大規模的外流招供,一週之後,在瓊山接受招募準備離開當地的難民將近四千人。大批難民外流在一開始並未引起本地縉紳大戶們的恐慌,因為他們以為澳洲人搞得無非是以工代賑。除了一部分難民有債務,田主們唯恐外流之後債務流失之外,多數大戶對災民的外流甚至還有如釋重負之感――這不但免除了他們的賑濟義務,還使得大戶們最為害怕的“鬧囂”減少到最低程度。
然而隨著難民務工的真相開始流露出來:佃戶長工們是去給澳洲人做“職工”去了。這可讓大戶們恐慌起來,澳洲人給予手下的優厚待遇和“慣於迷惑人心”的名聲也傳到了瓊山,顯然,這些泥腿子一旦吃上了澳洲人的飯,不大可能再回來當佃戶和長工了。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可怕的問題:
地誰來種?不管有多大的財力,佔有多少土地,沒有人就不可能從土地上得到任何收穫。
過去大戶們並不太擔心這樣的事情,儘管海南島的人口稀少,勞動力長期不足。但是瓊山作為首縣,有首府效應,海口港又是海南島出入的門戶,農業條件也最好,渡海而來的外來人口大多居留在本地,從福建來得貧民源源不斷的流入本地,有效的補充了當地的農業人口。
現在,從大陸輸入的外來人口已經完全絕跡了――澳洲人對移民有著極大的胃口,不但自己大量的組織轉運大陸移民,當他們控制了瓊州海峽和港口之後,凡是在本地登岸的福建廣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