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40章 木材,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有一些人暗示過能做得比他們更好,但是海林對此並不抱有多大的希望。
早飯吃完,海林匆匆的出了門。他騎上一輛電動腳踏車,開上了百仞-博鋪的公路。
木器廠是元老院建立起來的最早企業之一,當初設在博鋪就是考慮到接近木材產地――一直到不久前,臨高的木材供應的相當一部分還是來自博鋪附近的紅樹林和臨高的黎區――和便於外地木材進口。
但是紅樹林資源是有限的,濫砍濫伐會影響到海岸線的生態環境,破壞沿岸漁業資源,所以當博鋪河口的紅樹林還沒有完全消失之前,林業部門就得考慮替代的木材來源了。
臨高的木材來源有幾個方向。目前來說,臨高的黎區供應了他們所需要的大部分木材,而且獲取木材的代價甚低。商業部門僅僅使用廉價的食鹽和少量的鐵器就能換回大量的木材和竹藤產品。其次是來自三亞和大陸。
由於木材的需求與日俱增,最近殖民貿易部屬下的對越貿易公司又開拓了從越南進口木材的貿易路線,一部分透過大波航運,一部分透過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船隻運送。
從大陸和越南進口的木材,數量多,質量好,其中不乏一些上好樹種的木材,但是供貨數量不甚穩定--牽扯到海上運力的問題。
原料是多了,然而處理能力卻遠遠跟不上。海林今天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博鋪港的貨場去檢視進口木材的滯留狀況――企劃院要他提交一個報告,明確目前的木材儲備夠維持多少天的生產,以便確定下個月的木材進口和採伐的數量。
博鋪的林業部專用木材堆場裡,現在積存著約二萬根原材。堪稱堆積如山。但是這些木材還遠遠不夠。
大部分木料都堆成了垛,上面蓋著保持溼度用的枝葉,歸化民工人不斷的往堆垛上澆水保持木料的溼度。
海林隨便抽看了幾垛木頭,儲存狀況還可以。其中不乏上好的硬木,包括現在軍工上代替橡木用得荔枝木、鐵力木,還有各種名貴木材――大多是從越南進口來得。
但是這些木料還遠遠不夠。他自己測算過:僅僅建造容納一萬人的難民營所需要的木料就是驚人的。光一萬張1.8*1*0.01床就得180方木料,假設木頭是底部直徑15cm,高4米的松樹,那麼一方木頭大概需要三四十棵,總共就是5400~6200棵樹。
按照每間房屋20個人的標準,大概面積有4.5*7.5m,就得500間標準房,500根直徑25cm以上的大梁。如果使用40cm的寬瓦,一間房子需要40跟8-10cm的椽子,500間的話,是兩萬根。
建造容納一萬人的營地就需要近三萬棵樹的砍伐,運輸,初步處理,烘乾,切割。工作量大得難以想象。這會是17世紀,除了元老院有從舊時空帶來的幾把油鋸。全世界的伐木工人都是在用斧子和大鋸。生產效率堪稱低下。要供應足夠的原材恐怕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段。
按照海林的估計:看樣子現在企劃院有辦法調集到足夠的原材,就看他這邊有沒有能力加工處理了。
他轉了一圈,估算著木器廠目前的日處理能力,沉著臉上了電動腳踏車,向著濃煙滾滾的木器加工廠開去。
海林擔負著整個臨高體系所有木器的生產。整個木器廠已由原來的一百餘人擴張成一千人。第二次反圍剿前緊急備戰,軍工部要求大幅提高步槍的產量,在海林的強烈要求下進行了第一次擴充,發動機行動前要大量準備各種建築材料又進行了第二次緊急擴充。
進過擴充之後的木器加工廠總算有了相對好些的辦公和生產環境,海林原本耿耿於懷的木板房終於成了歷史――變成了磚木結構的二層小樓了。更重要的是公樓距離乾燥窯已經遠得多了,再也不用在炎炎夏日忍受乾燥窯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