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29章 崔黎對答,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家裡的一個重要財源。

“……想必美周先生自己也知道,不論是‘漏編’的還是‘蔭庇’的,這些百姓的稅賦,都是落不到朝廷口袋裡的――至少是大部分。”

這個道理黎遂球當日明白,自家之所以有很多人來“投獻”,無非是圖自己的“舉人”功名,能減稅免糧。

“美周先生是舉人,自然知道舉人免糧不過六石而已,”崔漢唐柔聲道,“如今到底免了多少,大概也只有貴管家知道了。”

這話裡的意思再明白不過:這些消失的人口,大多投充了豪紳大戶的門下,以此來逃避賦稅。雙方都獲利,唯獨朝廷受了損失。

這話黎遂球無可駁斥――這是事實。雖然早就知道這裡的積弊,但是普天之下皆是如此,他亦不能免俗,況且作為一個世家的家主,不可能也不願意去自斷羽翼,斬斷這筆豐厚的收入。

縱然滿腹經綸,除非願意指鹿為馬,否則還真沒法強辯。

“道長說得是,”黎遂球道,“不過這是積弊,與這天災人禍又有何關係?”

崔漢唐見他吃癟,心裡快活了許多。心道:這黑材料果然好用!不然和你空談道德文章,又如何是你的對手!

“自然,投獻的大戶和縉紳得了好處,吃虧的便是朝廷了――這朝廷卻又有成千上萬的文武百官,幾十萬的官兵,三千後宮佳麗……要養活――不少人還得養活的好,不能吃糠咽菜的湊合,朱皇帝和文武百官又不會尿金屙屎,這些錢糧都從哪裡來?無非是百姓頭上來刮。原本是十個人出十個人的錢糧,現在卻變成了七個、六個,甚至五個人來出十個人的錢糧。若是太平無事,自然大家都勉強過得,若是遇到水旱災害,官無積蓄,民無存糧,拿不出救濟,百姓便只能活活餓死,豈非人禍?”

“若是在百十年前,縱然田土兼併,豪強蔭庇,朝廷也不算太難過。大明疆域廣大,沒了地的農戶,尋地開墾,日久生地變成熟田,朝廷起科納糧,即增了戶口又多了錢糧,‘堤外損失堤內補’,所以才能這般裱糊著混過去。可是如今,又到哪裡去尋這荒地呢?”

明末的田土開發雖沒有到清代那般“無處不墾,到處皆田”的狀況,但是在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之下也已接近極限。從從明代中葉起,就有大批逃避賦稅的失地農民逃往到湖廣,在山區開墾,形成了很大的流民集團。一度還掀起了規模極大的起義。明末,廣東福建的山區,都有規模的很大的流民屯墾集團。

土地緊張,流民四處尋地開墾的事情,黎遂球也是知道的。他暗暗嘆惜了一聲,說起來,這都不是什麼新鮮的見識,然而平日裡師友之間卻很少談及。倒是這髡賊看得明白!

“貧民四處屯墾,固然能解一時之危,卻又種下了無窮的後患。”崔漢唐好不容易才說到這戲肉,“美周先生總知道,從前關中是‘膏腴之地,沃野千里’,如今呢?且不說邊牆之外便是茫茫沙海,便是邊牆之內,亦是土地貧瘠,十年九旱,這又是為何?”

這下黎遂球便茫然了,關於陝西的情況,他在和人談論“寇情”的時候略為了解到一些。大概知道此地乾旱多災,十年九荒,百姓極端困苦,戍邊的鎮兵亦好不到哪裡去,不得不為了一條活路起來造反。

此刻崔漢唐的一句話卻點醒了他:過去關中是帝王之業的根本,從祖龍起,到漢、唐兩代都是以關中為根本,出函谷關取天下――當初的沃野千里,如今怎麼變成了苦寒貧瘠之地了呢?

“這個,學生倒是不曾想到,請道長指教。”

“哪裡哪裡,”崔含唐面露得色,旋即又收了這猥瑣的笑容,“就是因為屯墾!”

“屯墾?”黎遂球不解,因為自古屯墾都是利國利民,公私雙贏的政策,不論漢唐,還是大明,邊軍多以屯墾自給,不但減輕了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霸魏

老周不莊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吹牛者

人在大明當噴子,氣壞朝臣

畢奇

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

薛定諤的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