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67章 考試摸底,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益來廣州之前就編寫列印好了的。為了找一個能容納上百人的考場,還專門跟劉翔申請借用了正在籌建中的廣州幹部培訓學校。
考試即不發應考資料,也不說明考試範圍,只叫大家按時去考便是。雖然大夥對首長的突發奇想“眾說紛紜”,但是不去顯然是不行的――所謂伸頭一刀縮頭也是一刀,且去考了再說。
考試成績沒有公佈,也沒有人因此丟了工作或者挨處分,但這在財稅局工作人員裡還是引起了不小的波瀾。誰也不知道首長葫蘆裡賣得是什麼藥。
歸化民中的反響小一些,原來在元老院治下就是什麼都要考試,他們也不陌生。可對於廣州留用的舊吏們來說就不一樣了。收稅,他們都是做老的;新來的“首長”們的條條框框雖然都是新話寫的,但琢磨琢磨也是能明白個七七八八的,前幾天艾首長還對他們說要放下包袱努力工作。本想既然自己還能披著這身皮,端著這碗飯已是天大的運氣,自然得好好幹活,“為元老院和人民服務”。可如今新來的這個王局長上來就要“校考”,自己既不打算取功名也不是丘八,端哪碗飯幹哪行活的人,為什麼要考呢?至於新出爐不久的公務員們,那是“一敗塗地”,很多人要麼交白卷,要麼之乎者也的不知道說了些什麼。因此心情最為忐忑不安的反而是他們這批人。生怕弄一個考試不合格被“退職”。
其實王企益的目的不是“考”而是摸底。卷子上並沒有很多現代稅法知識,而是用了很多簡單的案例來考核考生對稅收業務的熟悉程度。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和工業口科技口那些“黑科技”不同,稅收,上下幾千年不管衣服怎麼穿,核心就是那點事。
透過考試,可以看出一部分留用的舊吏在整體水平上其實是高於歸化民的,思路清晰而且塗改很少,有幾道題舊吏們居然能直接給出答案,要不是排座的時候都是分開的,王企益都要懷疑他們作弊了。反觀歸化民這邊,正確率是低於舊吏的,但基本每個人都能夠按照基礎課程上講的步驟分析解題,每個案例一步一步說明、算式、結果、結論一個不少,哪怕最後算錯了但這種按部就班一板一眼的做題做事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新分來的公務員大多交白卷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不過有幾個人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考題中有部分涉及到宏觀財政、稅務和專賣的,他們多少都能說出些道道來,顯然是讀過這方面的書籍的。
田賦、鹽務、漕運、河工都屬於“實務”,雖然科舉中對涉及這部分的“策論”並不重視,但是有心仕途的人還是要研讀的。只不過這批公務員中秀才出身者極少,多是還掙扎在童生水平的低層次讀書人和小工商業者家的子弟,連八股文都寫不利索,經濟能力更是普遍低下,看不起這些書,自然對這方面瞭解不多了。
手裡有了底心裡就有了數。王企益決定從思想上給這些人尤其是投效來的舊吏來一點轉變。至於怎麼轉,早在來之前王企益就有了主意,那就是學習。
學習既是在學稅收的知識,又是在學收稅的流程;懂了流程,這些人也就懂了規矩――元老院的規矩。懂了規矩有了知識,那就真正明白了元老院的稅收。一個明白了每一分錢的稅為什麼收如何收的人,王企益相信他會很自覺的徹底拋棄舊有的一切習慣成為一個合格大宋稅務工作者的。是的,不指望他從心裡多忠於我們,但是隻要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稅務幹部就夠了。
隨後廣州市財稅局根據王企益的建議下發了1635年1號檔案。這份在王企益看來是稀鬆平常的檔案卻在未來的日子裡成為了財稅系統的基本制度之一,無論系統的口號和宗旨隨著歲月如何變化,“學習”始終排在第一位。更令王企益沒想到的是,由此他被後世部分學者尊為“開創學習型政府”的第一人。
基礎學習資料是王企益和張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