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02章 五仙觀,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伸出手來握住:

“崔道長您好,我是付盟,是來幫你送投影機的,崔漢唐不認識付盟,不過聽他的稱呼應該是一名元老,看年紀不大應該是當初幾個逃學的中學生中的一員吧?

崔漢唐一面寒暄這一面把眾人讓上了幾頂轎子,一行人直奔新道教在廣州的新家:“五仙觀”。

五仙觀位於城西,和紫明樓相距不遠。這地方其實很有名。在古代,除越秀山外,城內還有三處古山:分別是坡山、禺山、番山。當然,說是山,其實就是略高一些的土丘。除禺山於唐末天祐四年開拓城區時被鑿平,其餘兩“山”仍在。坡山即五仙觀所在,是羊城八景之一的“穗石洞天”所在地,

本時空的這座五仙觀建於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一座祭祀五仙(五穀)的穀神祠。相傳周夷王時,有五位仙人騎著口含穀穗的五頭羊飛臨廣州,把穀穗贈給廣州人,祝願廣州永無饑荒,言畢仙人騰空而去,羊化為石,故廣州又叫羊城、穗城。人們為了紀念五位仙人,建造了五仙觀,塑五仙騎羊像,奉祀觀內。

眾人下得轎子後見到一座綠琉璃瓦的道觀坐北向南,大殿重簷歇山頂,玲瓏新巧。沿深巷拾階而上便到儀門,門上大匾上有“五仙古觀”四個大字,據說是已故的董知府親自題寫的。道觀規模倒是相當宏大,殿堂多達十數處。有照壁、牌坊、山門、中殿、後殿,兩側還有東西齋、三元殿、廊廡等。崔漢唐安排眾人先在儀門旁的小屋子裡休息飲茶,見眾人對道觀好奇,親自帶眾人遊覽了一下。

過儀門便是中殿,21世紀的中殿只有屋基等遺址,本時空中殿卻還儲存完好,殿宇面闊五間,規制宏偉。

此刻中殿鎖閉著,崔漢唐引眾人繞過殿基,便到後殿。後殿面闊三間長12米,進深三間寬10米,殿高7米,是重簷歇山頂,上蓋綠琉璃瓦。正脊兩端為回紋飾.中間為兩條相向倒立鰲自,正中脊剎是寶物飾。殿的正桁上刻有“大明嘉靖十六年十一月拾貳”等字。四壁作間隔用,方格門窗,靈巧通透,鬥欹有幽頁,裝修簡樸,具有鮮明的廣東地方特色。

後殿東側露著一塊紅砂岩,崔漢唐指著說:“來來來,看看本觀的鎮觀之寶:‘仙人拇跡’,這可是能與‘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羊城八景的古蹟啊。”眾人紛紛上前觀看,只見岩石上一處巨大的凹穴,**一泓清水,也沒啥稀奇的。崔漢唐解說道:“這是遠古時代珠江洪水期的流水沖蝕痕跡,民間傳說作仙人留下的腳印。

“什麼?這裡原來是珠江?”付盟覺得不可思議。

“沒錯,一千多年前,珠江就在這坡山前流過,而這裡就是一個渡口。晉代這裡有‘坡山古渡’之稱。”崔漢唐把前幾天從黎卓賢那裡聽來的東西現炒現賣。

“原來如此。”

殿後坡山之頂有座城樓式的古建築物。樓基用紅砂石砌築,樓高7米,中通往來,作城門狀,上建棟宇巨簷,構成一座軒敞的樓臺,顯得莊嚴雄偉、樸素大方。還有一口大鐘,懸掛樓上。大鐘有兩人高,直徑有2米多,看上去非常重,令人驚異的卻是此鍾只用一根葛藤懸掛。

見付盟驚異,崔漢唐解說道:“傳說這藤與呂洞賓有關:古代有一大官乘轎路過此地時,扎轎槓的繩索斷了,便吩咐轎伕在半時辰內找到繩子紮好轎槓。轎伕正焦急找著,忽見路旁走來一位老人。老人指著山岩上的一條葛藤說:‘可用那藤。’轎伕見藤又細又短,以為老人要耍弄他。突然老人不見了,轎伕才知道遇著仙人,連忙扯下葛藤去扎轎。也真奇怪,葛藤越扎越長,直到轎槓扎得結結實實才用完。到了驛站,轎伕仔細察看,見藤尾刻有“呂洞賓“三個字,這才醒悟到那是呂洞賓所賜的仙藤。後來坡山建五仙觀、蓋大鐘樓,要找繩索吊大鐘。轎伕便把仙藤獻出,細小的葛藤把數千公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霸魏

老周不莊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吹牛者

人在大明當噴子,氣壞朝臣

畢奇

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

薛定諤的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