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80章 埋伏(二),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後,從懷裡摸出手榴彈,此時臨高製造的的手榴彈雖然填充的還是黑火藥,但已經改用壓縮黑火藥,威力翻了幾倍,還配上了拉火管,不再需要點燃了。李路虎捅開油紙做的防潮層,拽住木塞猛地一拉,導火索立刻滋滋作響,隨手把手榴彈甩向身後的追兵,隨後一拽熊丕,兩人臥倒在地。

“轟!”

二百米外,李剛生的3排已經停止前進,不管是槍聲還是喊殺聲,已經說明派出的尖兵遭遇敵襲,現在,應該做的就是立刻準備戰鬥,李剛生的大腦飛快地轉著。

行進間的部隊,派多少尖兵,朝哪個方向派是很有講究的,對於明軍來講,他們只有百人以上的部隊才會派巡哨人員,而伏波軍規定,派出尖兵的最小建制是一個步兵班,確切地說,處於敵情不明的行軍狀態時,就算是一個十人制的步兵班,也會派出尖兵在隊伍前方活動,而搜尋和攻擊時,講究就更多了。他還記得當初他的連長,那個多次參加瓊北治安戰,經驗豐富的老軍官給他們講過的話:

“但凡部隊遭伏擊,大都是為了省力而走了山下的路,說到底是因為偷懶而捱打;而我的官兵走的是山脊,總是保持居高臨下的態勢,大隊人馬數路開進,後左右都有尖兵巡衛,營連班排步步為營,就像一個巨大的陣地在引動,不管地形多複雜,情況多緊急,陣形總是不亂,隨時都準備開打,而且是找著敵人打,哪還有遭伏擊的道理?三國時的馬謖兵敗街亭山,那是因為漢中的山上沒有水,海南的山上泉水叮咚響,風光好得很吶!”

這片小丘陵沒有山脊可以走,如果單純為了行軍快速,他們完全可以走山谷裡的平路,然而他固執地選擇了走山道,果然,真的有敵人在前邊等著他,中獎了!他的嘴角泛起一絲冷酷的微笑。

“全體都有,上刺刀!”他下達了第一個命令。

三十四名士兵,連同他自己一起從腰間掏出三稜型的刺刀,用力套在步槍的槍口下方,目前臨高本地產的鋼鐵還沒法大量製造質量優良的短劍型刺刀,同時比起現在明軍和建奴普遍使用的長矛以及形形色色的鎧甲,短劍型刺刀無論是殺傷力還是長度都不能令人滿意,因此伏波軍的標準刺刀參考了18世紀的英軍、法軍,外形是套管式的三稜槍刺,刺刀長500毫米,即使是建奴的棉甲和明軍的厚皮甲都可以輕易洞穿。

伏波軍士兵葉燦明從腰間的刺刀鞘中取出刺刀,將套管用力套在槍口下方,還左右晃了晃――套的很結實。左右的袍澤都在做同一個動作,望著一片刺刀的寒光,他不由得精神一振,一股殺氣在陣中升騰而起,他有種預感,今天的刺刀不會白上,他的刺刀上一定會沾到敵人的鮮血。

葉燦明是珍貴的“本地人”,前些年家鄉遭災,收成不好,不合家裡有事又舉了債,利滾利的被債主收了房子不算,連他妹子也要被拉去抵債。眼瞅著一家人就要家破人亡,一跺腳便帶著全家逃亡去了臨高。肇慶府地處山區,土地較之珠江流域貧瘠的多,當地人本來就有不少為口中食投軍吃糧的遠走他鄉的――何況他還是為了躲債。

廣東攻略前,廣東籍貫的兵員被當成了寶貝疙瘩,在經過一些培訓後均勻地分散到各個戰鬥部隊中,除了步兵的本領,他們普遍還要學一點戰場救護,還發了一點藥品、酒精、繃帶之類的東西,即作為部隊衛生員的助手,也方便將來打到基層去收買人心,澳洲人管這個叫“做群眾工作”。

前邊跌跌撞撞的兩個人正向他們跑來,葉燦明看得清楚,正是他們早晨派出的兩個尖兵,一個跑在前邊,一個一瘸一拐稍稍落後,不知道是傷了腿還是扭了腳,跑在前邊的那個尖兵――應該是南直隸來的老李吧――反手扔出一顆手榴彈,轟地一聲,對面的追兵躲閃不及,傷了好幾個,其中有一個仰面躺在地上大聲叫喚,叫的殺豬也似,應該傷的不輕,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霸魏

老周不莊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吹牛者

人在大明當噴子,氣壞朝臣

畢奇

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

薛定諤的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