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02章 連州城下,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己的德行感化了作亂的瑤民,平息了崇禎八年的瑤亂。但現時空,在多了兩廣攻略的變數之後,崔世召來不及感化八排瑤就遇到了澳洲元老――他的德行顯然感化不了這群粗坯。
八排瑤,崔世召多少還知道些他們的情況,認識其中的一些頭目,城裡城外,能和八排瑤打交道的人亦不算少,總還能說上話。但是不知何處而來的澳洲人,那就誰也不知道該如何打交道了。
澳洲人的大名,崔世召也是知曉的,不過在他看來澳洲人是“海外賊寇”,固然能寇掠瓊州,侵擾廣州,到底也是遠在海外的事情,和他關係不大。直到澳洲人攻襲廣州的訊息傳來,他才意識到澳洲人並不是簡單地海寇,而是另有所圖。
澳洲人派來的招降使者,崔世召的應對是“不見”“不降”“不走”,他既是大明的連州知州,絕無投降之理;棄官而走更不是他的處事方式。於是這知州老爺便有些執拗的堅守在這裡。
一上午的“商議”又在東拉西扯的空話中過去了。崔世召嘆了一口氣,他先看了看莫家的兩位舉人:舉人莫衿是連州天啟年間進士莫與齊的兒子,舉人莫揚是莫衿的堂弟,莫與齊六十三歲時才考中進士,當了一人南京太平府推官,做了一任之後就辭官回鄉,不久逝世。莫與齊在連州素有文名,對子侄的教育向來很重視,培養出莫衿和莫揚兩位舉人。於是莫家在連州城內一向很有聲望,崔世召很重視他們的看法。
可莫衿和莫揚互相用眼神很默契地對視一下,自顧自地喝茶,沒有說話。
崔世召又看了曾家兩兄弟:曾汝紹、曾汝纘是萬曆年間庶吉士馬象乾的孫子,馬象乾官至河南道都察院僉都御史,曾成功彈劾了萬曆年間的東廠太監張鯨,然後馬象乾就辭官回了老家連州,恢復了自己的本姓曾,從此潛心研究史學,直到逝世。現在,曾家兄弟兩人都已經是五六十歲的老頭子,精力有限,坐了一上午已經累了,不經意間就打起了瞌睡,沒有注意到崔世召在看他們兩人。
莫、曾兩家都沒有發表意見,崔世召覺得無趣,又看看莫家的世交馬呈祥,馬呈祥也是一副不願意多說什麼的樣子,其他諸如何良田、周鴻、石遇亨等一干連州名士,全都是一副不願發表意見的樣子。
不得已,崔世召把目光發在了自己在連州的摯友馬體益身上,馬體益搖搖頭,崔世召知道,今天又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了,只得給自己下一個臺階:“餉午已近,諸位請先歸家安歇,莫要中了暑氣,退敵之事,我們明日再議。”
如何退敵,已經不知道議了多少次了。當初八排瑤圍城就沒議出個頭緒來,何況來得是更兇狠的澳洲人。莫家和曾家幾位關係網最龐大的大佬早就下了判定,面對來勢洶洶的澳洲人,連州城絕對守不住,倒是有幾個家門不出半步的腐儒卻堅持肯定有退敵之法,但卻說不清如何退敵――真要說出辦法來,旁人一聽就知道是紙上談兵。
這幾天安靜得很,實在是因為大家都說乏了,也說厭了――空話再說一千遍也是空話。
好在澳洲人倒是沒有要攻城的意思,於是連州城就這樣一直在耗著。城記憶體糧本來就不多,隨著存糧的減少,街上的施粥棚已經由一天兩施變成一天一施,而那些粥也變得越來越稀。由於崔世召在連州城內素有人望,城內計程車紳都樂意捐糧贈濟難民,但再向這些士紳們募捐下去,就會連那些士紳們的自家食糧都要拿去。畢竟城裡不比城外的鄉下,有那麼多存糧。那些鹽商們如果手中有糧,一定願意破財消災,但鹽商們手中除了鹽就是銀子,而這兩樣,崔世召都不需要。
八排瑤圍城的時候,全城士紳都一致對外,不惜破家。因為八排瑤一旦進城,全城不單財貨盡失,還有性命之憂;而一換澳洲人圍城,士紳們的意見就分歧起來,因為澳洲人比起那些八排瑤,傳聞要好得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