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54章 巡邏隊,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2154章巡邏隊
1635年5月9日,天色剛剛放亮,早晨的霧靄中,梧州國民軍大隊整合中隊分乘六條大發艇離開梧州,開始了第一次的沿江巡邏。
按照無線電通報,從肇慶出發的補給船隊已經於今天早晨從肇慶出發,預計傍晚抵達新灘。
整合中隊的任務,便是在今天傍晚前抵達新灘,接應補給船隊。和負責護送的肇慶國民軍大隊交接,再護送船隊安全抵達梧州。
任務的指揮官是朱四――他向錢多表示這是整合中隊第一次出任務,穩妥起見由他親自指揮比較合適。錢多同意了。
任務並不複雜,這也是錢多放心讓朱四去帶隊指揮的緣故。實話說,錢多更信任李冬而不是朱四。朱四的服役年份雖然長過李冬,又是在訓練最為嚴格的警備營服役,但是警備營極少野戰經驗,常年累月執行的都是城市警備工作。
錢多的看法是:朱四的佇列步堪稱無可挑剔,條令和步兵手冊背誦的滾瓜爛熟,射擊、拼刺雖然不算特別優秀,至少也是良好以上。綜合起來算是個很優秀的軍人了。
但是他有個很大的缺點:缺少實戰指揮經驗。也沒有當軍官的資歷,就這麼直接升任了指揮三個連的大隊長――能不能勝任指揮還有未可知。
李冬雖然也沒有當過軍官,但是他是實打實的在野戰部隊裡當了兩年兵的,當過下士。多次帶隊執行過治安戰任務,很多時候也是指揮這樣的對這類治安戰的經驗相對要豐富些。所以原本他是準本將整合中隊交給李冬去指揮的。
現在既然朱四主動提出來,作為鍛鍊也無不可。畢竟一次實戰積累的經驗比訓練場上多少次演習都管用。
於是大隊長朱四就這麼直接到了第一線的指揮崗上。整合中隊的中隊長依舊由李冬擔任。錢多希望他們能互補一下。
六艘大發艇以縱隊的隊形沿著航道中心線航行,朱四和負責指揮艇隊的海軍指揮官約定:單數艇為左路,由朱四指揮;雙數艇為右路,由李冬指揮。這樣萬一需要向兩岸同時展開部隊或者射擊的時候便於指揮。
因為要執行的是慢速的近岸巡邏,所以這幾條大發艇都經過臨時改裝。其中最好的是擔任旗艦的1號和2號艇,是在香港造船廠改裝的。兩舷安裝了附加的防護鐵板,船尾安裝了一個固定式炮架,用來安裝12磅山地榴彈炮――它的雙輪炮架也隨船攜帶,必要的時候可以登岸使用。
其他幾條船因為尚未來得及回香港改裝,便在三水接受了臨時性的改裝。廣東沒有大尺幅的鐵板,也沒有鉚接工人,所以只是在船舷兩側樹起了竹把屏障――類似日本使用的竹把盾,外側再塗抹黃泥用來防火。武器上也沒有火炮或者打字機的配置。依靠的是運載步兵本身的投射火力。
因為整合中隊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從基幹中隊臨時抽調來的,也就意味著每條船上的南洋步槍只有5支。這樣船隊的遠端投射火力就非常少,為了彌補火器的不足,錢多和朱四從各中隊裡抽調了會使用火器的明軍降丁,將在梧州留存的部分繳獲火器裝備到各船。這些火器主要是在梧州繳獲的斑鳩銃和一些弗朗機,每條船都配備了一二十條,朱四的打算是這些東西雖然精度不佳,射速很慢,但是威力卻不弱。在近距離戰鬥中能有效的打擊敵人。
這些火器被架設在屏障的射口上,密密麻麻的猶如刺蝟一般。
蒸汽機轟鳴著,噴吐著黑煙和白霧。國民軍計程車兵們撐著長矛擠在甲板上,不執勤的人都坐在自己的揹包上――這裡滿地都是揹包和裝給養的木桶、木箱。執勤計程車兵踩在木箱上,從屏障上面露出頭來,百無聊賴的觀察著四周。每條大發的後面還拖著一條小艇,上面堆滿了乾柴。
廣東並不缺煤,但是大多數煤礦在17世紀都沒有開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