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88章 上海總號,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一樸素的道理他是明白的。因而他自從被委任為上海總號的負責人之後,就託人把在江西的家眷都搬到臨高去居住了。
他這些日子都在忙於整合江南的物流系統――這是件非常繁複的工作,不但要花精力還很費時間。一年多來幾乎跑遍了江南和浙北的全部縣城和大多數的鎮。只要是能通航船的地方他都去跑過,整個人又黑又瘦,算是初步搭建起來了一個從南京一直到杭州,依託內河航船的物流系統。
這個系統目前已經開始盈利,特別是“民信”業務。江南浙北工商業、農業都很繁榮,居城地主很多,也有許多商業從業人員,對傳送信函的需求量很大。
過去這些信函都是透過航船託送,郵資高,收費隨意,安全性不強。而且一般都只能走近程,稍遠或者路途較為複雜的就不能投送。起威棧的民信業務則是按照現代快遞公司的模式來運作的,不但效率要更高,而且覆蓋面更為寬廣。大致江南浙北各鎮自交寄之日起一週內可達。另外推出專門的“快件”,由專人專船投遞,時間更可縮減一半。
正是有了這一體系,趙引弓才能方便的在杭州、上海和南京活動的時候同時指揮杭州站在各地的活動。
趙引弓和毛三生說了幾句話,問了問上海總號最近的經營活動狀況。隨後他就到了自己的專用辦公室前。他在杭州站屬下的各個外櫃、分號都有專用的辦公室,平日是都是鎖閉的,只有他自己才有鑰匙。
他前腳剛進辦公室,後腳奉華就送來了各地分號發來的信件。他的行程由所在地的分號向杭州站屬下各地分號發出滾單,以確保各地分號都知道他的下落,可以及時準確的發來報告。這樣他就能在任何地點掌握個各地的情況並且及時作出指示。這對要同時開展多項工作的趙引弓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趙引弓拆開的第一封信是杭州站發來的,是由奉華寫來得關於鳳凰山莊蠶種場的彙報。
自從在買下了沈家之後,趙引弓就開始在完璧山莊試驗性的開展了養蠶。專門開闢了一片蠶桑園,由沈家負責。完璧山莊多山地,適宜植桑樹。趙引弓便透過農委會運來了幾百株優質桑樹樹苗和一批蠶種,準備在杭州搞優質蠶桑種植養殖。
江戶時代的中日貿易最大的份額就是生絲。日本每年需要大量生絲,除了少數自用以外,大部分是做成外貿綢和天鵝絨出口給荷蘭人。等於是兩頭在外的加工業。
臨高能提供的生絲並不算多。透過萬有和商業夥伴從珠三角收購的生絲大部分直接賣給荷蘭人和英國人了。所以趙引弓必須立足於本地收購浙江生絲。
浙江的絲源相當充沛,只要有銀子,很容易就能搞到足夠的出口生絲。但是趙引弓對土絲的質量不滿意――確切的說,是被吳南海和司凱德兩個人撩撥的不滿意的,趙引弓其實對養蠶業和絲織業都是一竅不通的,但是沒少聽過這兩個人對國產生絲充滿鄙視的評論。所以他在杭州一搞到王四娘母女,馬上就野心勃勃的動手開始搞蠶種業了
中國雖然是蠶桑的原產國,但是養蠶業和絲織業在清代就落後了。因為忽視育種,土蠶的蠶種不斷退化,生絲的產量和質量也不斷的劣化。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為了擴大出口,在蠶種育種、養蠶指導和繅絲裝置改進上花了很大的精力,因而很快就異軍突起,搶走了國際市場上原本佔據主要份額的中國土絲。而且自此之後,日本在蠶桑方面一直居於領先的地位:產量高,質量好。以至於到了費孝通等有識之士希望重振國產生絲的1920年代,不得不全盤從日本引進蠶種、技術和裝置。第一批現代蠶桑業的專業教師幾乎全部是日本留學生。
日本在蠶桑方面的這一優勢甚至一直保持到了21世紀。農業部屬下的蠶種場的恆溫恆溼養殖場裡繁育有從舊時空帶來的幾十個優良蠶種。其中有用來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