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73章 釜底抽薪,臨高啟明,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173章釜底抽薪
他的目光落在了最近送來得各駐外站的工作報告上了。他想起最近的趙引弓送來得關於設法開闢上海-天津的海上航線的報告。趙引弓在報告中提出,大明的沿海航運業技術水平落後,效率低下。以元老院目前的航海技術來說,即使使用上海本地的沙船也可以大量的運輸貨物,加快南北雙向的物流貿易。特別是漕糧運輸這塊,不但有很大的利潤,更能進一步擾亂大明的社會經濟基礎。
不過他感興趣的不僅僅是這件事,而是趙引弓提到的上海。
上海作為貿易口岸,不但在中國沿海貿易中有重要的意義,更是重要的外貿港口。司凱德一直疑惑,為什麼上海這個口岸在明代的重要性比不過福建?明代的主要對外貿易口岸,從最早的雙嶼、月港到明末的安平、廈門,無一例外都在福建沿海。
從貿易角度來說,福建三面環山,平原很少,除了食糖和靛藍之外自身也不是當大宗貿易商品的生產基地。許多商品都是從外省千里轉運到福建再出口的。明代的克拉克瓷早先是江西燒造,後來因為從江西轉運到福建路途艱難,損耗大,運費大,這才有人在福建就地設窯燒製。
但是這一情況又是當時中國已經開始落後的海上定位導航技術所侷限的。中國的傳統航海導航術,主要是依靠“針路”,以指南針配合海上地標航行,因而航海一般都是沿著島鏈進行。當時去日本的海船,都是按照走臺灣方向沿著第一島鏈航行到日本的路線。所以往日本去得航路,自古以來就以浙江和福建兩省的港口為主。
由於從明代開始在天文定位法上開始落後,航海愈發依賴海上地標定位,以至於中國沿海的南北航行,元代海船可進黑水洋,到了明代反而倒退到只能在沿海群島間航行了。
這條航線的最大問題就是繞路,從福建航到日本的航線多走夏季航線,乘東南季風,先到臺灣,再順著東南季風沿著琉球到長崎,全程1000海里。而從上海出發就可以選擇在冬季乘著西北季風,直航長崎只要400海里,如果從上海起航,帆船十天就可以到長崎了。路程縮短一大半不說,還避開了夏季常見的颱風。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上海都是比安平好一百倍的港口。上海處於長江入海口,背靠長江和大運河兩條黃金水道,而且自身又是物產最豐富,社會最富庶的長江中下游地區。不管是江西的瓷器,浙江的生絲,松江的棉布,要運到走上海均可透過便捷廉價的內河水路航運,廣東福建的砂糖和靛藍也可以走沿海航線。
如果趙引弓的杭州站能夠大規模的開展對日貿易,不但這塊肥肉可以落入元老院之口,而且從根子就上切斷了鄭芝龍、李芝龍等福建大海商重整旗鼓的可能性。
這個方案很早之前就有人提出過,司凱德也動過心,但是他覺得這個專案未免太費事,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也很可觀,而且很可能激化和鄭氏集團的矛盾――完全可以在互利合作的基礎上先利用鄭芝龍的勢力獲得收益,以後再慢慢圖謀不遲。
現在看來和平改編利用的前景已經不存在,從上海開闢對日貿易已經是遲早的事情了。與其被動的等人來提,不如自己先開展起來。好歹這也是一招對付鄭氏集團的“釜底抽薪”之計。
雖然這算不上直接行動,但是在整體戰略上的意義可比一次單純的戰術襲擊價值要大得多了。
何況現在他們還掌握了濟州島這個中繼基地,不管船隻避風補給還是屯積貨物都是有利的條件――何況還可以以濟州為基地出口朝鮮和遼東的特產到日本。司凱德知道當時的高麗參在日本是“特效神藥”,價比黃金還供不應求。許多日本少女為了給親人治病而賣身為娼。
司凱德想,怎麼看開展對日貿易都是件要緊的事情,問題是這件事該派誰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